黃家花園位於晃岩路25號,建於1918至1923年間,
原主人「印尼糖王」黃奕住。
去過廈門鼓浪嶼的人,大概都聽說過黃家花園。
這不是一座普通的私宅,其豪華、考究,充滿歐式風格,是20世紀20年代,
一個卑微的剃頭匠黃奕住,出洋闖蕩,從身無分文到巨富,後回國8個月內所興建的。
這個小小剃頭匠日後還成為民國數一數二的大銀行家。
他是如何發財致富的?又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呢?
黃奕住,又名黃住,1868年12月7日生於福建南安縣金淘區
樓下鄉石筍村一個世代貧困的農家。
隨著3個弟弟和2個妹妹的相繼出世,一貧如洗的家境使他無法繼續上學,只能輟學回家務農。
幸運的是,黃奕住的伯父會剃頭,黃奕住12歲時開始跟著伯父學理髮。
黃奕住在理髮時從人們的言談中得知,
在南洋,就業和發財的機會很多,於是決定去南洋謀生。
1885年,黃奕住身藏父母變賣祖產得來的36個銀圓,帶著理髮工具來到新加坡,
成為當地人熟知的剃頭住。在隨後的4年間,他從新加坡輾轉到印尼蘇門答臘島的棉蘭市,
最後移居中爪哇的三寶壟市。
經過一段時期的積累,得到老華僑魏嘉壽的同情和幫助,
23歲那年,他開始做走鬼(肩挑小販)。
兩年後,三寶壟市政府將佐哈爾廣場開闢為市場,並在市場內建起攤棚,
黃奕住在該市場租了一個固定攤位,繼續經營日用食雜及土特產。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爪哇的甘蔗種植業及制糖業繼續發展。
周邊地區所出產的蔗糖都運往三寶壟銷售,爾後有的轉售輸出到歐美各國。
爪哇地區成了世界主要銷售糖業的中心。
黃奕住意識到經營糖業生意有錢賺,
因此,1895年前後專門做糖生意。
1914年夏,一戰爆發,儘管爪哇離戰區比較遠,干擾不是很大,但不少糖商仍擔心歐戰影響出口。
黃奕住以過人的膽識、雄厚的本錢,乘勢收購了大量的蔗糖。
到1918年戰爭結束時,黃奕住的資產已經超過3000萬盾。
黃奕住(日興行)、黃仲涵(建源公司)、郭錦茂(錦茂棧)與張盛隆(昌隆棧)
成為爪哇最著名的四大糖商。
戰後,荷蘭政府加深了對印尼人民及廣大華僑的剝削掠奪,
1917年黃奕住感到荷印政府稅率苛刻,將來辛苦經營所賺來的錢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徒勞無功,於是決心業成返國。
1919年4月29日,黃奕住回到廈門。
考慮到廈門離家鄉南安很近,地處東南沿海並且是著名的僑鄉,
便決定在租界區鼓浪嶼定居。
1920年,黃奕住來到上海,拜會了《申報》董事長史量才、銀行家胡筠(胡筆江)等人,
共同籌劃在上海成立中南銀行,之所以定名為中南銀行,表示南洋僑民不忘中國。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後,1921年7月5日,中南銀行正式開業,總行設在上海漢口路,
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僑資銀行,也是當時全國可以發行鈔票的三大銀行之一。
隨著中南銀行業務的發展,先後在天津、廈門、武漢、廣州、南京、蘇州、杭州
及香港等地設立了分行,北京設有辦事處。
黃奕住于1921年8月7日,在廈門市(今鎮邦路42號)創辦日興銀行,
以溝通廈門與海外華僑的僑匯融資。
黃奕住還在廈門投資房地產……..
1919年至1935年,他在鼓浪嶼建房160座,建築面積達4.15萬平方米,在廈門佔首位。
在鼓浪嶼,幾乎所有角落都有他的房產,而且這些房產,如今九成還在。
據記載,在1934年以前,在廈門私人出資興建的房屋中,以黃奕住的最多。
1930年,黃奕住擁有的黃聚德堂投資股份245萬銀圓,這在1927年至1937年間
廈門的22家房地產公司中,是最大的。
1945年6月15日,77歲的黃奕住在上海去世。
廈門和閩南地區曾流傳著一句口頭禪:若要富,要學黃奕住。
可見其在當地的聲望。
黃家花園也曾被稱為是「中國第一別墅」。
據說當年蔣介石來鼓浪嶼度假曾經住過這裡。
五十年代,這裡被改為廈門政府的「國賓館」,
接待過鄧小平、尼克森、李光耀等國家的政要……….
黃家花園是百姓約定俗成的叫法,
其前身是原英商德記洋行「二寫」(副經理) 的住宅,名為「中德記」,
先是由林菽莊買下,後來又轉賣給黃奕佳做為住所。
黃奕佳1919年回國後決定居住廈門,便買下「中德記」。
1919年8月,黃奕佳在原宅兩側建造對稱的兩幢別墅,稱「南北樓」,以安置家小。
1923年,黃奕佳拆去原宅,興建「中樓」。
因此,黃家花園其實是由中樓、南樓與北樓所組成的。
目前已經過整修後變成 中德記別墅酒店,
園內三百年的古榕、香樟與龍眼樹、百年臘梅和菠蘿蜜、竹林、羅漢松等林立。
因為位處幽靜,環境清幽,非常適合情侶、新婚夫婦前來度假。
臨晃岩路的這側有開設了文創商品店,
單純用餐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