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設高雄州,
日本官吏認為「林邊」與屏東「林邊」為同名,徵求仕紳協助改名,
當地的長老想起了漳州龍溪縣謝王公廟附近的鸛林(現稱下半林)和園中(現稱上半林)兩地,
故取「林」、「園」二字命名,以示懷念祖籍。
日本人也很喜歡這個名字,認為「林園」的日文發音與「林邊」相近,
且意境很好,一如隱士,因此依議定名為「林園」,設「林園庄」。
林園之地名自此出現,並沿用至今。
分布於林園老街(福興街)、新街(林園北路)、文化街、東林西路一帶,
為林園地區的商業中心…………
林園地區有發祥自清朝時代,直到日治時期都是當地政經中心的老街—福興街,
還有後來出現的新街—林園北路,兩條街各自擁有不少洋樓建築群,
目光突然被一些建築給吸引住,日治時期簡約風格上再增建現代化水泥樓房,
有些新鮮的組合,充份做到物盡其用。
因為這種早期的街屋格局大多是二坡水屋頂加上洋樓立面,單從外觀來看,
似乎變化不大,不過後邊的建築格局應該幾乎已殘破不堪。
曾經作為酒家之用的安樂樓,更是其中的代表作………
林園老街指的是現在的「福興街」,
是林園地區最早匯聚成市的街道,通常叫舊街。
進入日治時期後,狹窄的頂林仔邊街不敷使用。
特別是當糖廠私有的糖業鐵路也在此設置車站之後,
舖設出一條能紓解舊街流量的「新街」,便成了林園發展的當務之急。
日治時期再造的第二條街「林園北路」,通常叫作新街。
新、舊兩長街長不過六百公尺平行南北縱向,再和忠孝西路與東林西路兩街橫向銜接。
這四條街道所構成街市為主,老街道走上一圈不過一千多公尺。
其次為80年代再延伸的「文化街」和「仁愛路」為,
林園老街即在這一範圍之內。
因為安樂樓的披露,
才驚覺自己錯過了林園北路的
這一段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