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位於笨港溪(今北港溪)出海口。荷蘭人古地圖 上就已經有繪出。
傳說明朝天啟元年(1621)顏思齊、鄭芝龍率眾登陸笨港,並引三千移民入墾,
為漢人大規模移墾台灣之始。
早年笨港港道迂迴,易於迴避官兵,成為先民渡台主要渡口之一。
康熙33年(1694) 樹璧和尚 自湄洲,奉請媽祖赴臺傳香,笨港街與外九庄信徒合力創建「笨港天妃廟」,即今「朝天宮」。
不久靈氣遠播,至道光年(1821_1850) 施瓊芳即已讚稱其「北港靈祠冠闔臺」。
在商業上,笨港因依畔笨港溪(北港溪)以雲嘉平原而興起,
康熙年間,諸羅縣志即記稱:「笨港街商賈輳集,臺屬街市,此為最大」,
乾隆25年府志更記稱:「笨港街、、俗稱小臺灣。」
樹仔腳莊簡稱樹仔腳,今為樹腳里,為墾拓者築屋於樹下而得名,
昔含有大庄,頂庄、中庄。
樹腳里是北港第三大里,涵蓋甚廣,大庄為最大部落。
內有一佔地頗廣規模很大的乾元宮(三山國王廟),可見其為客籍移民所居。
大庄南側有北港第二公墓,
為大多數北港大人物死後歸葬之所……..
蔡然明墓算是其中具代表的。
蔡然明,與曾任北港區長的蔡然標同一昭穆輩分,
應與之有同宗族之親吧 ?
光緒二十年十月,北港街大火,全街幾歸灰燼,朝天宮屹立不動,唯拜殿被焚一部。
翌年日軍侵臺,未及修築,淪陷後,因治安紊亂,草草予以重建。
明治39年(1906)嘉義地震,朝天宮廟宇受損,幸經北港區長蔡然標、地方士紳曾席珍、
蔡培東等人倡議重修,得北港支廳長日人安武昌夫之援助,始得付諸實現。
自明治41年 (1908)8月26日興工。
此次重建,勸募捐款,遍及全臺,捐款人數達三萬餘人,
其中部分芳名刻在朝天宮四圍石欄杆上。
墓碑上峰山代表著北港蔡氏衍自於石獅容卿的洋坑。
容卿蔡氏家族由其開基始祖蔡念五於明初始創基業于靈秀山南麓。
嗣后子孫繁衍,累代而蔚為巨族。
按 : 北宋時莆陽蔡襄 (1012一1067) 任泉州知州。蔡襄之孫蔡沂(字维旺),寓居龜湖。
蔡襄八世蔡迅生有3子:蔡日新、蔡日燁、蔡日皋。蔡日燁移居容卿,其后裔移居仕林、
赤坑、祥芝、永寧、郭宅、蚶江、洪尾、古宅等地。
是為容卿蔡氏一世祖…….
容卿蔡氏行序始於十一世(鴻)起:
鴻桓奕迪 汝本然培 維爾榮華 尊賢育才 以彰有德
由此看見,
蔡然標、蔡然明應屬第十七世,
而蔡培東、蔡培達、蔡培火等應屬十八世。
惟,其間的關係,應無進一步資料,
無法確知其關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