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131653.JPG - 彰化  奉政大夫  揚綠渠墓

彰化市早期為原住民平埔族群巴布薩族的活動區域,分屬半線社、柴坑仔社及阿束社,

古地名「半線」係採自平埔族「半線社」的語音翻譯

 

明鄭時期(1661年),鄭成功在臺實施郡縣制,當時該地隸屬天興縣

1666年,鄭氏部將劉國軒率兵進駐,行屯田制,以該地作為鎮壓平埔族斗尾龍岸社(今大甲溪北[ 1])及

沙轆社(今臺中市沙鹿區)武力抗爭的根據地,為漢人移民打下開墾基礎。

 

P4131651.JPG - 彰化  奉政大夫  揚綠渠墓

 

1683年,施琅攻臺,明鄭朔亡,臺灣進入清領時期,

全臺設一府三縣,該地隸屬諸羅縣管轄

 

1684年之後,相繼有福建人施世榜、吳洛、臺南人楊志申等,大事招徠閩粵移民,

以該地為中心向四周墾荒鑿圳

1694年,高拱乾纂修的《臺灣府志》已經載有彰化地區第一個漢人聚落「半線庄」,

隨著水利灌溉系統的完成,入墾人口陸續增加,到了1717年,在陳夢林纂修的《諸羅縣志》裡加列半線庄內有

「半線街」,分東南西北四條街道,說明該地已經開始有市集

 

P4131652.JPG - 彰化  奉政大夫  揚綠渠墓P4131653.JPG - 彰化  奉政大夫  揚綠渠墓

 

 

康熙中葉以降,漢人主要開拓根據地在半線,而當時彰化縣主要勢力閩籍有施世榜、

 

楊志申、吳洛等,粵籍首推張達京。

康熙五十八年(1719)由施世榜修築八堡圳完成後,成為臺灣首屈一指的重要穀倉,

鹿港亦因米之輸出躍升為僅次於府城的港口。

 

P4131657.JPG - 彰化  奉政大夫  揚綠渠墓

 

他的成功產生示範效應,楊志申亦修築水圳,引貓羅之水鑿二八圳,潤田千數百甲,歲入穀萬石,

在當時的彰化地區亦是數一數二的富豪望族…….

 

 

楊家自楊志申興起後,經楊振文、楊應選及楊名榜的經營,成為地方望族,

三代也均有科名及軍功。

 

P4131654.JPG - 彰化  奉政大夫  揚綠渠墓

 

此墓有官銜為例贈奉政大夫;

按 : 奉政大夫是在清代對文官封贈的官階, 通常用於「封廕」,有一定品秩的官吏,

朝廷對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及妻子封贈或追贈官階,以表尊崇之意。

 

P4131655.JPG - 彰化  奉政大夫  揚綠渠墓

P4131656.JPG - 彰化  奉政大夫  揚綠渠墓

 

此墓為明治時期所修建,但墓碑上保留前清的官銜,

墓主人的子孫在清末時取有功名的可能性極高。

惟因資訊不足,

無法確認此人背景。

 

不知與楊志申家族是否有關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