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6069.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

「金山面 」地名,最早出現於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淡水廳同知徐治民「卜地」建城之時。

由於金山面 為竹塹城東南邊的化外之地,屬生番居住區域,以土牛溝分隔漢番界線,

加上該地區土地貧瘠、地勢高亢,不利移民墾殖。

 

DSC06078.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DSC06077.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

 

根據淡新檔案記載,一直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才有來自六張犁(今竹北六家)的客家人林先坤

與竹塹城閩籍「林泉興」郊號合組「林合成」墾號向竹塹社請墾金山面

 

《淡水廳志》封域志 (山川) 云: 「金山面 山,距城十里,為少祖山,與隙仔溪海口相對。

自五指山 第三峰之土屏,逶迤而西,圓巒淨廓,細草芊綿。

 

DSC06065.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DSC06066.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

 

道光年間,李前憲捐廉買郭、陳、蘇之土地公坑以東大崎、雙溪口 、金山面 等處橫直各三千餘丈,以為義塚,

俾民人隨處埋葬,閤塹欠蒙厚澤。……」 這是金山面 義塚的濫觴。

 

由於此地地目原係無私權的義塚山坡地,故日據後,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新竹街役場乃將其部份地區保留為

金山面 共同墓地;台灣光復以後,新竹市政府,將此「共同墓地」更名為新竹市第一、二、三公墓。

 

DSC06069.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DSC06067.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

 

金山面 景色幽美、山明水秀、地靈人傑,吸引很多家族來此築祖墳。

此外,其餘平坦之地有各種「名穴」散佈其中,尤以盧家的「燕子入巢穴」最傳奇,

也是至今還保留下來的地理名穴。

 

DSC06068.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DSC06070.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

 

盧家的「燕子入巢穴」位於交大校區內,據傳穴前一案曲抱,形如燕子入巢之狀,故地理師稱為燕子入巢形,

當時盧家生活困頓,且一家之主盧清水不幸中年去世,堪輿師見盧母賢慧,憐其孤兒寡母,便點此穴安葬其亡夫骨骸,

告謂此穴不數年必發大財,但須往東方沒路可走的地方落腳,方能受蔭發達。

 

盧母便携稚子往宜蘭方向前去,到了宜蘭縣頭城,見前面汪洋大海,無路可走了,便停下落腳頭城。

 

DSC06071.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DSC06075.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

 

盧氏母子認真打拼,竟勝過商場老將,數年間發財萬貫,變成頭城首富

盧家古墓修於同治五年 (1866),後代還出了幾位名人,包括宜蘭縣首任民選縣長盧纘祥及其孫子盧逸峰,

盧逸峰也當了二任的省議員與一屆立法委員。

 

DSC06072.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

 

無獨有偶,在明新大學南郊的鳳山崎上亦有一盧氏古墓。

位於新豐與竹北交界小路旁的盧墓,墓碑上記載著 :

道光庚戌年修  清顯考  敦惠盧公之墓

 

DSC06074.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
DSC06073.JPG - 新豐  鳳山崎  盧敦惠墓

 

 

根據使用的石材,應該也是富貴人家的祖墳,

 

看年代,比交通大學 校園內的盧家古墓還早,

不知二者是否有所關係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