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7478.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鹿港丁家」為典型經商致富而後勤讀出仕,成為鹿港的「書香世家」;

鹿港丁家開台祖丁樸實道光年間來台,致力兩岸通商,家業初具規模。

DSC07493.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第二代丁克家繼承基業,設立「船頭行」,店號為「協源」,並移居鹿港五福大街(今中山路929496號,

稱為舊協源)居住,此時丁家以第三代六子丁醴澄(號壽泉)賜同進士出身最具代表性(1880)。

DSC07471.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光緒十九年(1893年)因家族繁衍人丁日增,「舊協源」 已不敷使用,乃另向大街王後錦、王後隨兩人購買

三間店屋(即今中山路130132134號,稱為「新協源」),並以抽籤方式決定大房、二房、四房居「舊協源」,

三房、五房、六房搬至「新協源」

DSC07472.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73.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76.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鹿港丁家為泉州晉江陳埭回族後裔,開臺祖是丁樸實,於道光年間因經商往來兩岸之間,

其四子克家定居於鹿港,初為雜貨商,後繼開船頭行,也是「協源號」的創立者。

DSC07474.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75.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丁樸實來臺最早居於菜園,後移居今美市街;丁克家發達後買下五福大街的街屋,即今中山路的929496

三家店面,是為丁協源商號。

丁克家有能力買下大街店仔厝,可說明其家族經商之成功。

 

 DSC07478.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77.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同治、光緒年間是丁家極盛之時,除了有田地及大租、屋厝等資產外,更有子弟中舉。

 

由此,丁家從商販之家蛻變為官宦之家。

 

 DSC07470.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69.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68.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丁克家以孝聞名,曾於大火中冒死救父,光緒6年進士蔡德芳奏請旌表並建坊,贈名為

「誥封奉政大夫孝子 純良公官名克家」。

 

生有七子,是為丁協源七大房的由來。

DSC07480.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82.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87.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84.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其中六子丁醴澄(18461886,官章壽泉)於同治12年(1873)中舉,

光緒6年(1880)殿試三甲進士第48名,授廣東即用知縣,然因家事所羈未能赴任,

後於彰化白沙書院掌教,彰邑士子皆尊其為泰山北斗。

DSC07488.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89.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乙未割臺後,鹿港士紳與郊商多內渡,丁家也決定遷回晉江陳埭。

然祖業基礎仍在臺灣,二房之丁寶華聞舊協源毀於日軍而最早回臺,而新協源族人則於陳埭長住九年,較晚返回。

 新協源一度被日軍占用而受損,返臺後得重新整頓家園。

DSC07476.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81.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79.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83.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丁家人具生員及廩膳生之身分,處於政權交替,卻無法求取功名,只好以私塾教師、

吟詩自娛自終,家族發展面臨中挫。

 

沉寂的丁家有賴蔡槎支撐,秉持重視教育的原則,又與鹿港辜家、基隆顏家聯姻,

新協源六房造就了再興的局面。

DSC07485.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86.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位於鳳山禪寺旁有一處丁協源墓園,內部除了有一家族墓塔外,

另有一古墓的存在…….

DSC07491.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DSC07492.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此墓為光緒年間建造,墓主人為  例授修職郎  丁端和 及其元配。

經查文獻資料,證實此人乃丁克家之長子 (大房)— 丁壽鵬。

DSC07490.JPG - 溪湖  修職郎  丁端和墓

此墓與許多鹿港地區的古墓營造方式相同,

墓前正對著一大片無垠的稻田………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