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634.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臺南縣志》卷一自然志云:「學甲鄉本為西拉雅平埔社,所以有後社、中社、下社仔之地名。

唯漢人入墾甚早,康熙三十二(1693)年由張茂獲准開墾。在乾隆年間已建有『慈濟宮 』,奉祀保生大帝。」

DSC01624.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25.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26.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昭和二年(1926)年,日人所編篡的《學甲庄鄉土誌》所述:

 

「本庄居民大約在三百多年前,由中國福建省的謝姓、李姓,以及泉州陳姓、吳姓及劉姓等渡台開墾。」

 

DSC01646.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DSC01635.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中洲」行政區域大抵包含今日學甲鎮所轄光明、白 民吉、西進、光華、頭港等六里,

其範圍涵蓋了中洲、新頭港、舊頭港、筏 仔頭、過港仔、箍寮、謝厝寮、二重港(少部分)、西、棧寮等部落。

住民以陳、謝、吳、李、邱、林、戴、蔡、劉、王等幾姓居多,陳 姓子孫尤甚。

DSC01634.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相傳明永曆年十五年( 1661 ),明鄭成功率軍入臺,福 建漳泉兩地百姓,也相繼跟隨來台開墾,

其中一支由運糧官陳一桂(或為陳一貴) 率領在「頭港」與將軍溪畔的「頭前寮」登陸,定居此地。

此後,眾人篳路藍縷、 披荊斬棘、胼手胝足,經年累月的努力,終於將荒野變為良田,結成部落。

各姓 先祖更在此開枝散葉,繁衍宗室,造就中洲的開發與繁榮。

 

DSC01648.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22.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李姓居民早期由學甲煥昌里(七塊厝)移墾而來,初期定居在「新頭港仔」 正北的急水溪北岸「筏仔頭」,

後因此處低漥,又臨急水溪畔,不適於居住。 國七十八年政府下令遷村,另建庄於光華里的最東邊,

新社區稱為「新筏仔頭 」,李姓居民也隨著遷居於此

DSC01623.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36.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新生里於民國3412月行政區域劃編,以新寮、莊姓角、頂山寮合一里,

地方人士研商結果,以新寮為主,又以新添生命名為「新生」。

達明里由山寮、瓦寮二部落組成,

DSC01617.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18.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19.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山寮因地勢高,像似七座山,民眾搭建茅屋,故稱山寮;

瓦寮係因當時只有李耀乾一棟紅瓦屋,故稱瓦寮。

民國9521日行政區域調整,將新生里與達明里合併為新達里。

DSC01620.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21.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49.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50.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明末清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部份忠貞軍民隨鄭成功來台,為求渡海平安,由李姓人家

迎請家鄉慈濟宮神明保生二大帝、謝府元帥和中壇元帥等三座神尊同渡,庇護眾生。

 

先民在將軍溪畔的「頭前寮」平安登陸,後散居在學甲、大灣、草坔、溪底寮、西埔內、山寮、倒風寮等地,

胼手胝足墾土屯田,並共議在學甲李姓聚落的下社角,搭建草寮奉祀保生二大帝等三尊神像。

DSC01627.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DSC01628.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31.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32.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33.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五代顯祖考  李府大再公之 墓 )

 

開基保生二大帝自移駕學甲後,神明威靈顯著,遐邇傳聞,香火益盛,四方善男信女仰賴而來行香者,絡繹不絕,

神明乃「相關地勢」,剛好鹽水岸內有一趙姓信徒,為感念大帝替其禳災之恩而獻廟地,乃於現址鳩工興建大帝

來台後首座廟宇,各地善男信女聞風,同心協力,解囊捐獻,宮殿遂告竣工。

 

此即學甲慈濟宮創建的由來……..

 

DSC01630.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29.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民國七十二年(1983)落成的學甲鎮下社角「白礁宮」,其建廟碑記,也出現一段文字:

「明末鄭成功偕忠貞軍民來台,本下社角第一代世祖李勝,由白礁慈濟宮恭奉開基二大帝、謝府元帥、中壇太子

保護忠貞軍民於學甲西方頭前寮溪岸登陸,在下社角定居。

 

DSC01651.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52.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當時學甲慈濟宮的廟地,原為鹽水岸內一趙姓者所有,鎮守營斗而安然無映,因而發願將其擁有之地

(即現在慈濟宮廟地)恭獻大帝建廟,乾隆年間(1743)建造草庵為廟,奉祀大帝。」

 

DSC01637.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38.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39.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43.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40.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日治初期,學甲人李大再寓居於瓦寮拓荒墾殖,成為當地最大的地主;

李大再即下社角李勝的後裔……..也大致可推定李姓應該來自於白礁。

DSC01616.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民國63年二月成立瓦寮社區活動中心,兼為供奉護境神祇池府千歲、黑虎大將、觀音佛祖、城隍爺,

額曰永安宮。民國762月在原址動土重建,於77年陽月竣工,並於同年迎請慈濟宮保生大帝擇期

舉行入火安座之際,原護境神祇聖示公推瓦寮開發庄主(即李大再) 為鎮殿主神,後獲保生大帝、觀音佛祖認同,

賜號為李府元帥。 

也是李大再的傳奇事蹟之一………

 

DSC01642.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41.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DSC01644.JPG - 學甲  瓦寮  李大再墓園

 

其墓地佔地廣闊位於瓦寮北側的快速道路旁,墓的右側有其去思紀念碑。

其左前另有其子李耀星的墓地,形制上也算得上特別。

父子兩人的墓碑上均使用著瓦寮的燈號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