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旗山上水道於民國九十三年(2004)3月9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在日治時期為臺灣主要的中型水道之一。
旗山上水道是旗山信用組合(今旗山區農會)於大正十四年(1925)所建設的自來水系統,
當初信用組合與旗山水利組合簽訂二十年的供水契約,由水利組合負責提供水源,而信用組合則建造相關設備,
並巡視取水口到蓄水池(租用信用組合成員陳順和的養魚池)之間的圳路。
這些由信用組合興建的設備所有權歸水利組合,而水利組合則須支付使用費。
不過雖然簽了二十年契約,但是由於水源來自水利組合灌溉用水而始供水量與水質不穩定,
信用組合財力亦不足以負擔地面撒水與消防用水的設備,所以在昭和四年擔任旗山街長的陳順和便用35871圓87錢
將簡易自來水系統買下收歸地方政府管轄,以憑藉官方的財力來進行改良。
二次大戰後,水道的過濾設施在民國六十四年(1975)由旗山鎮公所改建為兒童游泳池,
2001年時,高雄縣政府社會局計畫拆除淨水池等建築以興建社會福利綜合館,後來在地方人士與文化局爭取下共存。
水圳到鼓山山腳下,被取用為民生用途……..
原「旗山上水道」當地人稱之為水源地或水道頭,創建於日治大正十四年(1925),
由「旗山信用利用組合」(今旗山農會)出資興建,座落於今中山公園山麓旁旗山圳東側,
水源引自圳水,並利用高差水位送水,故其所在位置高於旗山市街。
本水道係為日治時期全台主要的中型水道(自來水供應設施)之一,亦是高雄縣境內最早建設的現代化自來水設施,
原計畫供應旗山街地區3,000人之民生用水後擴大至5,500人,規模於同縣中僅次於岡山水道(計畫供應7,000人)。
自創建至今另經多次增改建,僅日治時期即有三次主要工程。
大正十四年(1925)初建時設置過濾設施及表彰紀念碑:昭和五年(1930)增建淨水池等設施;
昭和八年(1933)改建引水渠道等設施。
光復後則因旗山地區人口日漸增加,於民國四十三年(1954)在旗山堤防處另行開鑿取水,
並於現中山公園山麓設置一850M蓄水池,「原旗山上水道」乃轉型成為輔助設施,後於民國五、六十年間廢棄。
過濾設施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經旗山鎮公所改建為游泳池,
高雄縣社會局則自90年(2001年)起以淨水池週邊腹地建設旗山社福館,而成今日面貌。
日治時期的旗山上水道設施,
包括淨水池、表彰紀念碑、過濾設施、旗山圳引水渠道及阻水閘門等設施,
光復後則因不敷使用而遭廢棄,現僅存淨水池、表彰紀念碑、旗山圳引水渠道及阻水閘門等四部分。
表彰紀念碑就為餘水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