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方文獻中原本就屬稀少的嘉義地區史籍,對大林地區的族群,未曾刻意辨析。
晚清臺灣建省後著手纂修,曾記載著 :
「 三山國王廟,在大莆林街中,崇祀三山國王,道光元年(1821)捐民財建立」。
嘉義管內采訪冊 : 大莆林街,在打貓街之北,相距八里。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亂,街民結壘自固,屢挫賊鋒,相持數月,未嘗少懈。附近鄉民莊,賣買者會於此焉。
因之,成市。即今東頂堡梅坑等處。土產糖、米、筍干、火炭、果子等件。來街銷售,轉易煤油、花金、煙絲、白鹽、布疋諸雜貨。
他如大槺榔堡、北港等處,多運布疋、氣油、煙絲、花金、白鹽各款貨物,於此交易,轉運糖、米、筍乾、火炭、果子、雜物,
以付海市出口。百物駢集,六時成市,貿易之盛,亦可謂嘉邑之一市鎮云。
安倍明義的歸納之作《臺灣地名研究》中則稱:
大林係康熙末年潮州大埔人薛大有率眾所開墾。
清康熙年間薛大有率眾來此墾拓居住,居民祖先多從福建、漳泉二州及廣東渡海遠來,陸續發展成聚落,
清廷設衙門於此,商店舖愈來多,並有傳教士至此建立多座天主教堂,相當的繁榮。
後來蔡貓東率領農民在三角仔東北端建築水壩,引石龜溪上游溪水,以灌溉三角仔、潭墘、橋仔頭、大湖等
數莊農田,成為大莆林的穀倉…….
根據調查,當時入墾此地薛姓家族至今仍有後裔居於聚居平林里「頭家莊」一帶。
不過以學者證實其祖籍為漳州海澄,而非安倍所稱的大埔。
位於坪林里郊外的稻田中有一道光古墓,墓碑儘管已斑駁剝落,仍可清楚看出是一官墓。
墓碑上記載著 : 長泰 道光三年 皇清顯考 例贈登仕郎 ? ? 謝公 ? ? ?
剛好附近平林里的下潭尾就有謝姓家族,看來應該有所關聯。
或說當時在清統治下,完全未開發,致使盜匪猖獗,六府(謝、葉、樊、鄒、薛、蕭)為彼此相互照顧,
患難與共之親情自然流露,乃商議定居 同一聚落共同守禦。
所以這謝姓人家應該也是同薛姓一起入墾的族群吧 ?
祖籍應該為漳州府長泰縣。
可惜碑文嚴重渙散,
無法得知更完整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