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開發的歷史甚久,依據考古發掘的貝塚推斷,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史前時代,已有先民在此定居生活。
到了晉代五胡亂華時期(西元265年),已有蘇、陳、吳、蔡、呂、顏等六大姓避難遷居島上;在唐代派牧馬監
陳淵帶中原百姓來金門屯懇開發有成,而有「海上仙山」之稱。
唐僖宗中和二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吳仁祿唐開成進士,官國子博士,遷戶部大司徒,
因避廣明之亂恥再受亂朝爵令,徙居惠安大吳。
至今已一千餘年,傳四十世,譽為名宦鄉賢裔,忠臣孝子家“繁衍蕃盛於閩南各市縣和台灣、浙江、
廣東、四川、江西、遼寧等省, 以及東南亞諸國,子孫數百萬人。
吳祭,字孝先,河南光州汝擰府青雲鄉鐵井欄兜人,唐僖宗和四年與王審知入閩。
兄弟6人祭、曦、興、瑞、良、斌入閩後居建寧,後分居福州、侯官、泉州、興化、黃石、水南等地。
吳祭官王部屯田員外郎、平章政事兼觀察使。
唐僖宗光化三年避難遷蒲田靈岩山,後卜居錢坡,卒於唐天佑四年,葬在連江裏鼇峰重興寺之東古樓山。
其後裔分布晉江黃龍、磁灶、同安等地。
宋末避亂移居金門的族群,不乏有世家名流,對當地的文化風氣啟迪有所幫助。
當帝昺避元兵南下,有吳四十三郎者,自泉州迎駕而南,
其孫吳安遠避居烈嶼上庫,派下分居西吳、羅厝。
正德年間(1506-1521)有吳璉者,復創為漁撈之利,為金門有浮網之始吳氏遂以農漁世其業,富甲鄉里。
迨明末兵燹之後,所墾膏腴盡為風沙所壓,乃遷居東山。
吳厝之吳,乃其別支。
吳厝是位於環島西路附近的一處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