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紅毛港池和宮,俗稱池府王爺廟,據傳草創於清乾隆年間,歷史迄今已逾二百年,
由於神威顯赫,有求必應,故聲名遠播,香火鼎盛,成為新竹西部濱海一帶居民之信仰中心,
其信眾遍及海內外…..
該廟地理環境優越,自然美景渾然天成。廟後背倚山丘,其上遍植蒼翠林木。
廟前濱臨紅毛古港,港灣附近蔓生大片紅樹林,為水筆仔、海茄苳之混生林,景觀碩大壯美。
廟西極目遠眺,海峽水天一色,碧波萬頃,夕陽餘暉之下,坡頭漁港帆影點點。
廟東遙望鳳山崎,更遠處則竹塹之「少祖山」五指山凌霄連雲,雪山山脈千峰聳疊,層巒環抱。
所謂的「港湖大洋四水歸堂,八面翠巒環繞羅城」,乃指崁頭溪、波羅汶溪、德龜溪及茄苳溪四溪於宮前前匯流入海,
而龍脈自震艮方位由楊梅高山頂一路蜿蜒而來、形成傳統風水學中的「生龍口」吉穴,
而池和宮正位居其穴位之上…..
傳說紅毛港旁有龍穴三處,即龍母之穴、龍公之穴、龍子之穴。
而池府王爺廟位於龍母穴上,廟前西邊則為龍公穴,當地徐姓望族後代徐啟旺葬於其穴上,而龍子穴則為林氏之墓穴。
實際走訪發現此依林氏墓穴, 其中所埋葬的人物竟也大有來頭……
清代淡水廳治竹塹城內外,有兩大家族 : 一是以進士鄭用錫為首的郭園鄭家,俗稱外公館。
一則是以富紳布政使銜候補道林占梅為首的潛園林家,俗稱內公館。
林家既由貿易起家,又辦理全臺鹽務,在林紹賢時代就已累積了龐大的財富,為當時竹塹地區的首富。
林家財大業大,無奈科舉方面卻不甚得意,除了捐納取得外,功名只止於生員(秀才),如林祥麟、林祥雲等。
按: 林占梅(1821-1868),字雪村,號鶴山,淡水廳竹塹(今新竹市)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
祖先來臺灣之初是先到臺南一帶,數遷至竹塹,祖父林紹賢因為經理全臺鹽務而成為鉅富。
林占梅早年就負笈燕京,出入門閥士紳家中,以文章知名。雖然沒有功名,卻文武雙全,熱心公共事務。
曾在英軍艦隊侵犯雞籠沿海時,他捐巨款建砲臺協防。漳泉械鬥時,招募鄉勇扼守大甲溪杜絕其蔓延。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淡水同知被殺,竹塹境內土匪打劫,占梅獨撐大局,變賣田產,組織鄉團維持地方治安。
同治二年(1863)十月,親率二千精兵,進攻被戴潮春佔據之地,
同年十二月戴氏亂平,閩浙等督撫打算重用,林卻婉言謝絕;
可能是樹大招風,接踵而來的閒言閒語令其無意仕途,同治七年(1868)死去之時,享年不滿50歲。
林占梅在戴案後受到的打擊,固然是促使林家由盛而衰的要因,而另一項潛在的家族成員問題,也是不容忽視。
從文獻史料來看,林家成員凋零之速,頗令人訝異。
林家主要成員除林紹賢享年六十九歲之外,其兒孫大多體弱多病,林祥瑞得年三十,林祥麟約得年二十四,
林祥雲得年三十三,都非常短命,其他幼兒夭亡或女眷徂謝,更是難以盡數;
內憂外患,一再煎熬,又加上割臺鉅變,滄桑劫換,原本竹塹最耀眼的內公館林家,風光不在,
徒留義舉高風,名園韻事,令新竹人士懷念不已…..
墓碑上刻著:
皇清顯考 誥授奉政大夫 靄亭林府君 例贈宜人 諡孝靜 林媽潘太宜人之封塋
這靄亭即林祥雲的字……
林汝梅幼名清潭,字若村,號鰲珊,林祥雲五子,人以五少爺稱之。
1834 年出生於內公館。光緒初年 ,年少入泮。1880 年福建巡撫岑毓英創設大甲溪橋,汝 梅諸多襄助,頗受賞識。
1882年給墾南莊一帶土地,得 移屯三灣之竹塹社協力,招撫獅頭馱、獅里英、田厝、田尾 四社番歸化,
次遷三灣隘於南莊,墾務大有進展。
時林汝梅與外委胡新發聯絡閩籍「金東和」從事墾地隘防,與把總錢登雲與客籍黃姓的開墾勢力對抗,
勢同分類械鬥之再演,經 官府調解,林汝梅進隘寮與獅里興、獅里驛社之墾界內。
位於樹林育英街樹林國小正門處的石馬原為清咸豐年間新竹望族林祥雲葬於樹林橫子坑山麓的墓飾,
咸豐三年漳泉械鬥,林祥雲墓飾遭破壞埋在地底。
1915年墓飾之一的石馬為樹林公學校訓導王名受主任在橫子山的溪底發現,
在徵得林家後裔的同意捐贈給學校後,石馬已然成為學校及地方上的重要文物。
由此看來,
眼前的這一座林祥雲墓 , 應該是從樹林一帶遷葬而來的吧 ? 墓碑上只有修墓的紀錄,
從墓碑上的官銜及石材材質及其墓手石獅等雕工看來, 仍維持著一完整古墓的格局 ,
是此行最大的收穫……
林知義 ﹙1875~1952﹚字問漁 別號遂園末叟 為竹塹詩人林占梅之侄 ,
父親林鼎梅, 出身於書香門第 ,幼時即耳濡目染受教於母親郭氏 ,八歲即熟讀四書; 表現出超人一等的詩賦才情,
原居新竹的他隨母遷居八里分堡之石土地公莊落地生根, 並對新莊文教作出不少貢獻 ;
光緒十七年﹙1891﹚高中辛卯科秀才 , 日治時期被譽為楷法第一 …..
林祥雲即林知義的祖父……
在新竹考古兄的地盤上, 尋獲此一官墓遺珠;
看來考古兄也要一番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