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地域性的發展,湖口有「世代交接」的地域發展現象,先是繁榮的波羅汶,再來是盛極一時的老湖口,
後來新興的新湖口有取而代之…..
清時期波羅汶地區稱婆老粉莊,在交通上及文教上建樹,波羅汶的起步都相當的早,
但全鄉最早的學校「大湖口公學校」設於此,這裡還是南北行旅必經之地,因而成為湖口鄉最早集結成聚落的村莊。
一直到咸豐年間(約130年前),有士紳等人籌建波羅汶三元宮,所謂地方因廟而興盛,波羅汶遂成為湖口鄉與新豐鄉
的行政、商業、及文化中心,於當時繁華一時。
在早期湖口鄉的開發始中,波羅汶可說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爾後於光緒年間(約110年前),
因為鐵路縣通過湖口鄉,且火車站設於老湖口,使得老湖口一帶日漸繁華,
而本區因缺乏各種有利的條件,因此逐漸沉寂下來。
光緒年間(約110年前),台灣巡府劉銘傳計畫建設鐵路,當時大湖口設有一火車站,地點就為於今老湖口境內。
由於火車的存在,以及湖口老街的建蓋,老湖口在各方面得以迅速發展,成為湖口鄉最熱鬧的政經文教中心,波羅汶
的地位也就跟著降低。
直到日治時期鐵路再一次改道,火車站(由山崎何有家捐地)跟著搬到新湖口去,原先位於這個地方的機關團體
隨之搬遷,老湖口馬上在短期內沉寂下來,遺留下來的紅磚街屋,卻成為日治時期的歷史印記。
昭和四年(1929)火車站遷來新湖口之後馬上就帶動了周邊的經濟發展,
原本是農田一片的仁勢村與忠勢村,一下子湧進許多商家,機關團體紛紛成立,再加上交通便利,
新湖口很快成為湖口鄉最重要政經中心,逐漸取代老湖口的地位。
有些商家來自湖口鄉各村,部分來自新竹、桃園縣一帶,
由於大夥的齊力建設,自民國十八年以來持續繁榮的新湖口,基礎建設十分穩固。
如今新湖口發展十分快速,各種公共建設正在仍在進行中……
1929年鐵路北移至北勢,讓湖口擁有『老湖口』與『新湖口』兩個因商業區發展而來的舊地名,
老湖口指的是湖口老街一帶,新湖口就是新的火車站(北勢)設立之地。
新湖口之市區以湖口車站為核心,以中正路一段、中山路二段、民族街、民權街、民生街等為主,
商店行號多聚集在以中正路一段以及湖口車站一帶。
台鐵為改善湖口車站兩側交通及整體景觀,斥資一億五千萬餘元辦理跨站式站房,
經三年多完工後舉行啟用典禮。 跨站式站房啟用後,地方民眾不需要買月台票,就可通行縱貫鐵路兩側,
湖口市中心區的老舊火車站更是奐然一新。
行走在新湖口的街頭 ,
偶然可見的街屋, 傳遞著一種與老湖口老街不同的
舊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