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紅茶公司的發展史與關西地方產業的息息相關,甚至如同台灣茶葉發展過程的縮影,
近年來羅慶士先生十分積極投入整理該公司發展的歷史資料及茶產業文物蒐集等工作,將原有的廠房設備
重新規劃,於2004年底成立「台紅茶業文化館」,
除了緬懷與呈現先人創業的精神與事蹟外,也讓現代人可以瞭解台灣茶業界發展的歷程與軌跡。
早期關西地區最重要的地方產業就是茶葉,在台紅茶業文化館能夠充分瞭解早期先民在此的生活與工作型態,
此外關西是重要的客家聚落,因此兼具地方產業及客家族群特色即成為台紅茶業文化館的另一項特質,
在此除了對茶業文化有所認識外,也是一個瞭解客家文化的一個極佳交流平台。
更值得一提的是,臺紅茶業文化館並非單純的資料陳列室而已,
由於該企業本身仍持續經營當中,每年仍生產十萬斤以上的茶葉外銷,如果運氣好適逢製茶時節到訪,
將會感受到整條街道充滿著茶香,以及一睹茶葉如何由新鮮的茶菁變成一杯杯甘醇甜美的茶湯,這是一種
難得的嗅覺及視覺上的饗宴。
該館業陸陸續續接受學校單位的要求,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導覽及參觀活動,活化作為一個地方文化館的機能。
讓製茶過程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製造業,而是可以融入生活中的美感經驗。
羅家先祖羅碧玉在昭和十二年(1937),號召羅氏家族為主要股東,會同羅家所經營的茶廠及地方仕紳,
以羅家近百甲赤柯山茶園為後盾,共同出資出力組成—台灣紅茶株式會社,並在大稻埕成立聯絡處辦理外銷事宜,
直接與國外買家接觸,不再透過洋行或商社中介,堪稱當時少有的創舉。
據載早在三○年代,台灣紅茶就已作為運往日本的獻上茶(貢品),還在1935年被選為最受歡迎的外銷農產品。
公司所建立的精緻茶廠,生產符合國際規格的紅茶,同時創立自有品牌—台灣紅茶,1938年即榮獲台灣總督府頒發—
再制紅茶特等賞。
日治時期以迄光復初期,公司直營或合作的茶廠超過十九家之多,
經過粗製、精製、拼堆、包裝後的紅茶,大量外銷日本、美國、歐洲及澳洲等地,每年直接外銷的茶葉高達百萬磅,
當時同業無人能出其右,躋身為當時全台十大貿易公司之一。
近七十年的歷史,讓台灣紅茶公司的發展歷程猶如台灣茶業發展史的縮影,
在這裡透過許多泛黃的老照片及簡短的文字敘述,訴說著手工時代製茶的過程、到現代化製茶的演進以及
台灣紅茶大量外銷時的輝煌紀錄,台灣茶業發展的點點滴滴。
再來是文物史料保留完整,由於羅家保留歷史的用心與努力,保留了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半磚造半木造廠房,
即使碰上道路拓寬也盡力維持廠房主體的完整性,偌大的廠房裡保留著日治時期蓋有窯章的紅磚與瓦當、完整的
木造屋頂結構與筆直的木造樑柱及樓梯、
在一樓的磚造倉庫貼著古樸的鉛版及木造地板防潮防腐,沒有空調設計的老倉庫裡卻是終年涼爽乾燥充滿茶香,
二樓倉庫更是堪稱保留最完整的木造倉庫,走在裡面讓人有種走向時光隧道的感覺,倉庫牆上掛滿了數百張早期
外銷用的茶箱金屬刷板,上面刻著世界各國知名的港口城市,證明了當時台灣茶葉遍佈世界各地的外銷實力;
資料館內更是陳列著從民國廿六年迄今的茶葉外銷紀錄和實際貿易資料、
實際外銷作業上之任何使用過的道具與機械、超過四百幅的舊照片老照片、外國茶商來台訪問的
寫真及歷年來的獎狀等等。
台灣紅茶公司則在2004年,將閒置的部分木造廠房與倉庫改為茶業文化館,
將舊有的制茶機具、包裝、茶箱、賞狀,以及外銷噴字的鐵皮嘜頭等文物,
配合老照片與相關文史資料作完整的展示,並不定期舉辦畫展或音樂會,
傳承台灣茶業發展經驗與歷史文化。
是關西鎮內一處知性的參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