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8188.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位於新屋地段的西方,此地有一個大池塘,池塘下也稱後湖,現稱後湖村。

池塘也叫做後湖塘 , 塘的北邊就稱北湖,池塘的下方出水口處則稱為下後湖。

DSC08201.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眼前這座老屋,正是典型的客家傳統建築格局,「三合院」式的「夥房屋」一正身左右各一橫屋,

禾埕前設有一半月型風水池。

DSC08184.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DSC08186.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公廳正身與護龍屋頂皆裝飾有古樸的泥塑,山牆面則設有與范姜老屋相同之通氣口與鳥踏,

是新屋少見未經重建且保留完整之公廳建築。

DSC08189.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DSC08187.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DSC08200.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該古厝建築屬一進雙院門雙護龍形制,卵石基、斗子砌磚牆結構,凹壽出屐起,條型竹節窗,

變化多端的馬背屋脊。

 

趨前細看正門匾額,題有「盧江堂」。

DSC08198.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DSC08199.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後湖何氏祖先發祥於安徽省廬江縣,已有二千一百多年歷史,

二千多年來何姓子孫經過流亡遷徙移民各地,其中一支遷至廣東陸豐一隅,

DSC08191.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DSC08197.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何家先祖何奇輝於清乾隆年間渡海來台,落腳於新屋一帶 , 世代繁衍迄今。

何氏公廳堂號「盧江堂」建於大正九年(1920)

祖祠當時也是大伙房,是當時何氏全族群聚生活、共同抵抗外侮的堡壘。

DSC08195.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DSC08190.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何家當時也是新屋望族之一,有「新屋一條姜,後湖一條何」的說法……

DSC08194.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DSC08185.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廬江何氏的發跡最晚也可追溯到東漢末年,

三國曹魏時期東漢人何楨,字元幹﹐盧江人﹐身材偉岸﹐儀表堂堂﹐有文學才干﹐作過幽州刺史﹐

弘農太守﹐最後位至光祿大夫。

何楨之子名何龕﹐魏國後將軍;長孫何勖,車騎將軍;少孫何惲,豫州刺史。

自東漢末至南朝宋齊梁陳三百餘年,廬江何氏一門見于正史記載者就有十代48人。

這些人中,最具盛名者是素有萬夫之望美稱的何充。

DSC08196.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DSC08192.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何充是何楨的曾孫,父親何睿,作過安豐太守。何充因文學成就突出,被命為軍中主簿,後來入朝皇帝內侍,

晉成帝時先作尚書令,又做中書令,都是宰相的位置。

史書說他每每臨朝議政,都是凜然正氣,以國家大事為己任,凡選拔人才,皆以功臣為先,

不徇私,不舞弊,受到當朝文武的敬重。

DSC08193.JPG - 新屋  後湖  何氏公廳

  

盧江堂公廳保持完整,仍具家族祭祀功用。

兩橫屋尚住有宗親族人。

目前提供東明國小學童做每學年一次之鄉土教學。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