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范姜一氏來臺拓墾,取得墾照,建立「姜勝本墾號」後,逐步向內地開拓廣大土地:
南以社子溪為界,東至營盤腳(今楊梅區上田里),西抵石牌嶺(今新屋區石牌村),北達大堀坑(今觀音區大堀里)。
經過百餘年的努力,范姜一族不但使荒野變田園,而且吸引了拓荒者遷入此地。
在范姜先祖胼手胝足,耕墾得法之下,范姜家族短短數年已有田產處處。
開墾有成的范姜族人於咸豐四年(1854)興建祖堂,其後陸續起造不少新屋,當地人引為盛事,
以客語稱其為「起新屋」。
因此「新屋」便成為當地的地名,沿用至今。
范姜祖塔(第一、二、三、五房)興建於民國三十五年秋(1946) , 至今七十餘載。
春秋代序,幾度風霜,范姜祖塔年久失修。范姜後裔為維護佳城優美環境,發揚傳統精緻建築,將祖塔內外院落
拜亭、地板、護牆等全面翻修,使用材料為大陸福建惠安之青斗石精品雕築而成,於民國八十六年(1997) 十月九日 竣工,
遂使范姜祖塔外貌煥然一新。
范姜祖塔,自右國三十五年肇建以來,其間歲日變遷,鮮有修葺,雖曾於民國六十八年略事擴建,整修內部,美化環境,
然因年深月久,雨淋日灸,風雨摧剝,侵蝕敗壞,不堪使用,管理委員會有鑑於此,經主任委員十七世新馮族長倡議修繕,
後經十八世逢義灴松等之精心籌劃,復請三峽祖師廟林大師之協助,
荷崇全體宗親之熱烈響應,慷慨捐輸,於民國八十五年四月動工修繕,
材料來自泉州惠安之青斗石彫成組合。
拜亭由福利會安青斗石彫廠共費一年餘彫刻及組合後在用三個貨櫃運台,經名師安裝而成。
山門則由十七世新馮族長捐建,十七世新林恭撰對聯,灴松設計,由名書法家蕭世瓊教授揮毫。
拜亭對聯乃首任新屋鄉長十六世范姜羅公親撰書之墨寫,
對曰:
想狂年雄圖業蹟誰能繼述;有今日鎮座重新貫徹始終。
石燈共十二座 , 乃代表一日十二時辰一年十二個月日夜輪迴,
永遠光明照耀子孫,由大房後裔捐建…….
范姜祖塔位於古厝群東北側鄉道旁 ,
腹地寬廣 , 環境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