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7429.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新坡地當大崙至觀音道路之中途,並和南通新屋、楊梅,北通大園要道交會;四方會合,都有班車行駛,

發展是後來居上,是全鄉最大市集。

DSC07440.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41.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43.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光復後新坡分為二村,新坡南半和新坡國中為新坡村,新坡北半和青埔子為廣福村。

坡寮位於觀音至新坡一二縣道中途,光復初名坡寮村,後改名金湖村。

DSC07444.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45.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42.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崙坪在新坡之東,由於地高而平坦,稱崙坪,早年屬大崙區,民國有年劃入觀音庄後,與中壢關係仍舊密切。

對外廣播之多電台天線,林立於一二二號縣道之北,蔚為壯觀,光復後崙坪村居民迅速增加,現在居民人數已超過新坡,

成為全鄉最大一村。

DSC07449.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46.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48.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上大堀在崙坪西南二公里,地名起源是此處桃園台地,地勢急降,大崛溪下切作用特盛,河床無兩岸高差甚大,

造成坑谷,乃名大崛。

DSC07451.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50.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威村位在大潭村南方,距海約3公里,清代為塘背庄,日治時期屬大潭庄的塘背(小字),

民國35年方自大潭庄析出,以廖氏的堂號『武威』為村名。

DSC06326.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6327.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自從廖姓家族進入武威村拓墾完成後,該村的土地一直緊握於廖姓家族手中,

由於客家宗族的觀念極為強烈,不准子孫分別祭祀祖先,需在「公廳」(家祠)中共同祭拜祖先,不准「分刈香火」。

而公廳坐落於武威村的中心位置,後有大片竹園,前有池塘美景,廖姓子孫便以公廳為中心點向外拓散,

廖姓子孫不隨便變賣家鄉(武威村)土地,因此該地形成獨特的單姓村落。

DSC06350.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DSC06351.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武威村廖氏來台祖 廖世崇(16911760),原居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郡吉溪鄉興寧排。

世崇在乾隆19年(1754)率家族渡台,于竹南鎮中港上陸,卒於乾隆251760)。

DSC06347.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乾隆26年(1761),廖世崇太太張氏率國祥、國禎、國茂、國 旺四子,遷至今觀音鄉近海的大潭村一帶,

起初為大潭彭家做長工,前後18年,始有積蓄,乃向崁頭厝郭頭家購買大潭南邊塘背一帶的土地,而開始

創置產業,最 早建築的茅屋即今宗祠所在。

DSC09759.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9766.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9767.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9761.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9762.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其中第二子國禎因故到竹東發展,故傳下的子孫以竹東為主要分布地;

而大、三、四、房子孫則以武威村為中心向外拓墾,拓墾區域主 要在大堀溪以西的觀音鄉和新屋鄉。

DSC06354.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6355.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4560.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在觀音鄉,廖氏為僅次於黃氏的第二大姓,武威村90﹪以上均為廖世崇派下子孫,

鄰近的觀音、三和、保生等村,亦佔有相當 大的比例。

DSC04607.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4608.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林家原是觀音一帶的望族,後來因緣際會引進蓮花種植,本著愛護鄉土推廣文化的心,

將古厝及附近的蓮園規劃成一個讓人可以休憩,可以賞蓮,可以用餐,也可以讓年輕的一代看看台灣

早年的農村生活文化,讓文化可以傳承的心,打造出這一片的文化園區及蓮花休閒餐廳,

DSC04611.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4612.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4609.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4610.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農場概分為蓮花田,桑椹田,休憩遊樂區及林家古宅,

精緻用餐區及蓮花合菜用餐區…….

台灣的梁姓,不論是閩南,還是客家,絕大多數都屬於— 梅鏡堂,相傳是宋朝名相梁克家的後裔。

DSC07426.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28.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觀音的郊外,古厝還真不少,尋找古厝也不難。開著車,很容易從空曠的綠野田疇中認出那紅瓦屋影。

「紫霞其室」位於仁愛路(桃89)路旁附近的田園中,為傳統的三合院古厝。

DSC07432.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31.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7430.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古厝左右各有兩排護龍, 如今左二護龍已翻建為水泥樓房,部份的卵石牆基及舊窗也已翻新為

洗石子材質,但大致仍保持完整, 頗有古意。

附近的師竹山房,為昔日廖家的私塾

DSC06349.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保生村謝屋陳留堂,約建於1920年,起造人為謝房,為非對稱一正身六橫屋的格局,

宅前有半月形池塘,裝飾特色為金魚形泥塑、彩色瓷磚及萬字不斷紋牆,

今日觀音地區只要堂號為「寶樹堂」或「陳留堂」,均是謝氏子孫後代…….

DSC06347.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風水池後的廖氏家祠莊嚴地矗立田園間,更從古至今牽係、見證著客家團結的精神表徵。

全棟倣木構的建築細節,舉凡鬥拱、吊筒、雀替等的紋飾雕工依然細膩講究,麻雀燕子廳堂間穿梭

進出鳴叫呢喃,越顯家祠的氛圍。

DSC06353.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DSC06352.JPG - 觀音地區傳統民居

觀音地區古厝散落在各個村里 ;

踏查之後, 並未發現有特別華麗者……..

(ps: 莊家古厝除外)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