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505.JPG - 礁溪  瑪僯地區傳統民居

又寫作「馬麟」或「貓乳」,譯自曾佔居此地的噶瑪蘭族社的社名。

「噶瑪蘭」(Kavalan)是宜蘭的古地名。宜蘭早期被稱為「蛤仔難」,或者「甲子蘭」,

一直到清嘉慶15年(1810) 劃入清朝版圖時才定名為「噶瑪蘭」。

這樣的稱呼來自自稱「平原之人」(Kuvarawan)的噶瑪蘭人……..

DSC02508.JPG - 礁溪  瑪僯地區傳統民居

 

噶瑪蘭族以前稱為「蛤仔難三十六社」,但事實上其聚落的數量是超過六、七十個社以上。

過去對噶瑪蘭族的稱呼都以蘭陽溪為界,以北的稱為「西勢番」、以南的稱為「東勢番」。

當時重要聚落包括打馬煙社、抵美簡社、奇立丹社、抵美福社、流流社、武暖社、歪仔歪社、新仔羅罕社、

利澤簡社、加禮宛社、奇武荖社等。

由次看出, 宜蘭有許多地名其實都來自於瑪蘭族的昔日社名……..

DSC02510.JPG - 礁溪  瑪僯地區傳統民居

得子口溪位於宜蘭縣東北部,發源於雪山山脈洪爐地山(1,166 公尺),至山麓之五峰旗進入平原,流經礁溪市

區南緣後穿越台九線公路及北迴鐵路後流向東,至三抱竹橋北折經礁溪防潮閘門,於打馬煙注入太平洋。

得子口溪流域包括礁溪、頭城及壯圍等鄉鎮,流域面積約98.35平方公里,幹流長度19.30公里。

重要溪支流包含林美溪、湯圍溪、猴洞溪、下埔、黃德記、武暖、玉田、塭底及十三股等支流排水。

DSC02510.JPG - 礁溪  瑪僯地區傳統民居

位於礁溪的黃德記圳,早期此處樹林欉生,開墾艱辛,因經商貿易交通難行,並由水源頭龍潭湖以帆船經由

公埔港擋門為卸貨登船站,再經淇武蘭、竹安、頭城出海,

在日治時期(五圍)宜蘭市,黃氏有錢人至四圍公埔營造擋門,並在宜蘭設有店舖「黃德記」,

而後將公埔港取名為黃德記圳。

並於明治40(1907)4月,政府認定為「宜蘭廳第二公共埤圳,黃德記圳陡門」

DSC02509.JPG - 礁溪  瑪僯地區傳統民居

黃德記圳為玉光村水田主要灌溉渠圳,取水口座落於玉光村(玉光段304地號)附近…….

前面提到的黃德記家族推敲應該就是世居此地的黃學海家族 ?

DSC02504.JPG - 礁溪  瑪僯地區傳統民居

按:  黃學海(18061846) 巨川,字匯東,號少軒;  生於礁溪鄉玉光村(舊瑪僯社)  

道光6 年(182620 歲即進入淡水廳學,道光7 年(1837) 中式拔貢生,為開蘭第一貢生。

曾任仰山書院教授、《噶瑪廳志》彙校、淡水廳明志書院訓導。

DSC02505.JPG - 礁溪  瑪僯地區傳統民居

黃學海一族有二大房,在宜蘭城內建有二處大宅,俗稱「衙門前黃宅」,擁有五貢七秀才之美譽,

貢生包括:黃學海、黃鏘、黃斌堂、元炘、黃大邦。

七秀才則是:黃宗岱、黃元棻、黃元琛、黃長發、黃望棋、黃挺華、黃元清。

DSC02506.JPG - 礁溪  瑪僯地區傳統民居

黃學海曾與孝廉陳淑均、李春華、貢生黃學海 、黃鏘、生員李祺生、楊德昭等,合力編修噶瑪蘭廳志,

在福州府教諭任內,曾參與撰修福州府志。生平著述文章詩賦不尠,惜未刊行於世。

黃鏘,係黃豐泰之長子,拔貢生黃學海之比兒原名鏗諱鏘字佩卿,號百亭廩膳生。

道光三十年登第庚戌科中式歲貢生,例捐訓導………….

DSC02507.JPG - 礁溪  瑪僯地區傳統民居

黃學海一族出身於瑪僯社 , 原本認為如此的家族應當在聚落裡留下一些古厝 ,

然而繞行了整個聚落, 只找到一間保存有門樓的古厝 ,

卻也無法確定是否為黃家所屬 ?

對於一個在地方上擁有顯赫功名的家族 ,

其所保留下來的文史資料

似乎有些貧乏……….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