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6607.JPG - 瑞芳  楓仔瀨  蘇家古厝

淡蘭古道的開闢大約是在清乾隆末期,當時由白蘭氏開闢暖暖經十分、楓仔瀨、頂雙溪出宜蘭的山路;

嘉慶12年,臺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至頂雙溪,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

在道光3年臺灣北部望族林平侯(林本源之始祖),因當時艋舺、萬華到蛤仔難(噶瑪蘭)的交通非常不便,

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

清咸豐6年,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修築基隆經瑞芳、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

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通東西之間的重要孔道,行旅興盛達百年之久。

 

DSC06607.JPG - 瑞芳  楓仔瀨  蘇家古厝

 

根據姚瑩的《臺北道里記》:

 

「暖暖,迎日東行二里許……三里至碇內……更東行二里楓仔瀨,復過溪南岸,仍東行三里,至鯽魚坑,

過渡沿山,二里伽石路甚狹窄。土人白蘭,始開鑿之,奇其事,以為神使云。二里至三貂嶺 下。」

瑞芳到暖暖這段基隆河雙岸路線,早年是淡蘭古道的某一路線。

早期柑仔瀨(即現在的柑坪里)為河運終點,陸路則以清代雞籠(基隆)、 通葛瑪蘭(宜蘭),

經八堵、四腳亭、瑞芳、三貂山地的古道為重要交通幹線,柑仔瀨 為三貂山區與基隆河谷交界之山口,

夙為宜蘭古道中站,因而稍具商業機能,所以形成 街肆。

乾隆15 年(1750) 漢移民開墾了河岸邊的柑仔瀨、 三爪子、蛇子形等地。

接著是四腳亭、龍潭堵、葶子潭、侯硐、傑魚坑、楓仔瀨、九芎 橋、庚子寮、深澳等地也陸續開發,

大多為沿著基隆河邊或其支流附近發展,就著河岸 的狹長平地,開圳成田而為村莊。

DSC06608.JPG - 瑞芳  楓仔瀨  蘇家古厝

基隆顏家原本就是台灣採煤的先驅,顏雲年經營九份金礦外,為擴大事業版圖,從明治37年起至大正715年間,

共申設煤礦礦權75處,幾乎含蓋整個北台灣,奠定了顏家「煤礦王國」的根基。

此外,顏家也投資水產、輕鐵、製糖、製茶、電氣、倉儲、造船、木材、金融……等產業。

如此龐大的事業,除靠顏雲年個人的獨到眼光、統御能力及人際關係外,也需合夥人及親屬的通力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被喻為「三羽鴉」的蘇源泉、顏國年及周碧三人,是顏雲年當年得力助手。

其中蘇源泉是世居九份的人,  與昆仲蘇塗蘇盛曾先後和顏雲年共組雲泉商會 ,  並共同出資開闢瑞芳通往九份的道路

在九份台陽礦業事務所前的碑記, 即記載此一善舉……..

DSC06610.JPG - 瑞芳  楓仔瀨  蘇家古厝

不過另有一個叫蘇維仁的 , 同樣是傑魚坑人,

與基隆顏家更有進一層的關係…….

 

按 : 蘇維仁 (1867-1920 ),傑魚坑人,其母親顏氏味是顏斗猛之女,亦即顏雲年之姑姑,所以蘇維仁與顏雲年是表兄弟。

明治 29 (1896 ) 年擔任傑魚坑第 8 區代理庄長。明治30 (1897 ) 到九份,協助顏雲年辦理金山礦務,自己亦經營金興利號,

任俠解紛,望重一方。大正 2 (1913 ),接替呂九,擔任瑞芳區區長。

大正 8 (1919 ) 年自雲泉商會瑞芳礦山場長一職退休。

大正 9 (1920 ) 與王震東等合創瑞芳興殖合資會社。其間,並擔任地方稅調查委員、學務委員、保正等職;

亦熱心貧民救恤、公益慈善事務,臺中中學校之設立,蘇維仁亦捐金 400 圓。

 

DSC06609.JPG - 瑞芳  楓仔瀨  蘇家古厝

 

大正元年(1912),蘇維仁、顏正春、振東等地方仕紳請願設校,三月八日,設立暖暖公學校四腳亭分校。

在接近基隆山頂的附近,步道旁有一舊界柱碑,字跡已斑駁,僅可識讀「共業主顏雲年、蘇維仁、蘇盛地界」碑。

此界碑共有二方,基隆山主峰、基隆山西峰各有一方界碑。

共業主表示為共同合資購買,地有多大不知道,但共同出資者則為顏雲年、蘇維仁、蘇盛三人。

可見蘇維仁也是當地響噹噹的人物……..

 

位於瑞八公路靠近傑魚坑一帶的路旁有一古厝, 名額曰順吉居 ;

從門聯橫批可以看出武功的郡望, 表示這是一間蘇家古厝 ;

 

DSC06611.JPG - 瑞芳  楓仔瀨  蘇家古厝

 

蘇氏入閩始祖為蘆山衍派蘇益 ;

蘇公諱益字世進乃蘇奕曾孫蘇晚之長子, 生于唐宣宗大中十年(856) , 唐僖宗乾符二年二十歲任山西隰州刺史,

唐昭宗景福乾寧年間入福建為開閩第一世始祖,卜居同安蘆山 ;

蘇光誨字明教是益公第三子, 官任漳州刺史, 追贈上將軍, 武陵侯;

蘇祐圖字良謀隨父光誨平盜有功, 官封漳州司馬御史, 即是蘇頌曾祖父

 

蘇頌是北宋時的宰相, 二十三歲中進士, 為官清廉, 勤政愛民, 仕途近六十載, 歷經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徽宗五朝;

,贈司空魏國公(有蘇魏公文集), 理宗朝賜謚正簡, 建樹豐碩, 為後人留下諸多科學著作(本草圖經) ; 其故居蘆山堂在

同安縣西北隅永豐鄉,開閩始祖蘇益即定居于此 ;蘆山也就成為入閩蘇氏的雅號 …….

 

如此推敲,

應可知道此一古厝的背景?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