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大屯里,民國57年時曾自成一里,民國79年併入中和里,民國91年恢復為大屯里。

里內現在有10鄰均位於復興三路延線山區,部分別墅散居佈於山間,居民以種植蔬菜水果務農為生。


自92年陸續配合北投區公所大力推動櫻花植栽活動,並於93年結合地方熱心義工配合櫻花花季

於安國寺附近101巷至152巷間,在無何資源下由里長召集里內綠美化義工以自然工法重新整建,

期望能效法先人蹕路籃履精神,使大屯里復興三路延線成為世外桃花源。


沿復興三路上大屯山的路旁,有一座不起眼的指標,標示前往安國寺,

往內沒多遠,有一座佛寺,就是北投的「安國寺」。

安國寺在整建前,並不是屬於金碧輝煌型的寺廟,是開山住持瀛妙老和尚於昭和四年變賣家產

並向銀行貸款所購建,因經費有限,一切均順親手參與,艱辛歷時二年,才完成大殿工程,取名「慈善堂」。

民國三十四年,感於國家多難,祈盼國安民樂,更名為「安國寺」。


寺既非宏偉,寺史亦非久遠,何以赫赫有名? 實緣於開山住持瀛妙和尚之故。

和尚一生清修持戒,致力於佛法之研究及弘揚不遺餘力,民國六十二年圓寂,

民國七十二年開墓,肉身成道,是繼汐止靜修院慈航法師全身舍利、新站萬聖工海藏寺清嚴和尚

肉身不壞後,第三位得道之肉身菩薩。


肉身菩薩在佛教中,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安國寺有因此名傳遐邇…..

瀛妙法師,俗名林水連,法號「悟心」,生於民國前21年,祖籍福建省金門縣。


林水連生於清寒之家,7歲時,自願幫父母提著雜貨,每天沿街叫賣,藉此貼補家用。

民國18年,林水連終於從佛學禪裡中,頓悟了生、住、異、滅,四相遷流的道理,

正式皈依於台北「圓覺寺」的覺淨法師,入寺苦修佛法,進步驚人,一年後接掌「圓覺寺」。

民國27年,瀛妙法師決定自立門戶,變賣所有的家產,並向日本勸業銀行借貸了兩千元,

在北投的復興三路上,買下了「安國寺」現在的地產。


接著,又花了2年的時間整地,以及籌募建廟的經費,終於蓋好了大殿「慈善堂」。

民國34年,台灣光復,瀛妙法師將「慈善堂」改名為「安國寺」,

專心一意研究佛法,在《金剛經》上的修為日漸圓融。

民國45年,瀛妙法師前往台北縣觀音山的「凌雲禪寺」,完成了三壇大戒。


民國62年4月5日清晨,瀛妙法師用完早餐,回到自己的房間盤膝打坐 , 就此坐化。

之後弟子以「轎棺」將之葬在「靈光塔」旁。

民國72年1月弟子為瀛妙法師撿骨,眾人這才發現瀛妙法師竟成人間罕見的「全身舍利」。

這也是台灣第三尊被發現的肉身菩薩 ……


寺院旁有一古墓, 墓主人為陳維彬 ; 由墓碑上的燈號侯亭 , 可以確定為北投陳家族人

陳氏一族在清初康熙末年到乾隆中葉的時間,從福建泉州府同安縣馬巷廳十二都祥豐里封侯堡山

侯亭鄉﹝簡稱侯亭﹞遷到北投定居,


陳氏在侯亭時即已分為五大支派,分別是大長份、相公份、宅裡份、后普份、后壁份。

五大份現仍在舊北投比鄰而居,大長份在菁仔宅一帶,相公份在新市街、大同街祖厝一帶,

宅裡份在學仔內一帶,后壁份在仁記內、瓦厝內附近。

現在的北投多半都是陳家子孫,而且持續枝繁葉茂……


古墓後另有一陳氏歷代祖先墓園 ;

就地緣而論 , 應該就是北投陳氏祖墳之一 ?



來到大屯路的巷弄中 , 偶遇另一座光緒古墓 ;

墓主人為錦園林氏一派的祖先 ,


其後人應該就散居在古墓的周遭吧 ?

錦園可能指同安府安仁里錦園鄉,也有可能為廈門市錦園村 ?

靈光塔旁,有一好墳,綠草鋪蓋如茵,前有十水池,潺潺水聲,令人清新,

此乃前副住持—  輪淨法師的墓園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