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乃湯的前身為「天狗庵旅舍」,是日本人在台灣興建的第一家溫泉旅社。



瀧乃湯的建立年代最早可推算到 1896年,原是自然形成的浴池,由於火山熔岩在北投溪上堆積

成幾處高聳的岩塊,與其下的溪流產 生落差,於是便造成一處溫泉瀑布。在溫泉瀑布下面的小淵

搭建一個簡易涼亭式的棚子,即可形成一所溫泉浴場。



到了明治 三十四年3月(1901),瀧乃湯因敗壞風俗

的罪名,被警政單位以竹籬笆圍起來嚴禁入浴。

於是日本人平田源吾率先推動建築設備改良,增加浴場的密閉性,

又在明治三十五年4月 (1902)恢復一般遊客入浴。


瀧乃湯位於光明路244號,是北投現存最古老的浴池之一,

風格自然樸實,充滿平民生活的氣味。現有男女浴池各一座,平價收費,吸引固定的居民和爬山客。

院內並有「皇太子殿下御渡涉紀念碑」,紀念大正十二年4月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視察,

草山欽遊當日下午來北投參觀北投溫泉浴場,並實地到北投石產地—北投溪畔踏勘。  


 

事後,按當時原樣保存渡涉踏石,以為永久紀念。

不過如今已不見「飛石」蹤影,只留下北投溪畔瀧乃湯浴室庭院的「日本皇太子殿下御渡涉

紀念」石碑,依稀訴說往日風采。


溫泉路上的「新北投天主堂」,建於民國42年 (1953),和台北市區幾處基督教會一樣,

也是個歷史性價值相當高的教堂建築。

新北投天主堂採用西洋宗教建築元素,外觀牆體為磚造結構,門窗採半圓形長立窗,具有良好

的採光及通風效果。新北投天主堂低調地坐落在溫泉路上,與一旁民宅、店面形成微妙的風景,

細看會發現其以紅磚鋪陳的外觀、半圓形長立窗,充滿西洋宗教色彩。



曾被已故文史專家林衡道教授讚賞其建築之壯麗。

歷經五十餘年,周圍景致雖變,依舊維持原貌見證時光流轉……

新北投天主堂又名聖高隆邦堂 ; 用地原為南京教區旅台神父們籌資購置,預定成立天主教小學,

後因部份土地遭徵收開闢道路,致面積不足,乃改變計劃,建為聖堂,於1967年啓用。

因奧地利.白蘭根鎮.聖高隆邦堂捐助建堂經費,為表示感念,本堂命名為聖高隆邦堂,

奉愛爾蘭聖人高隆邦為主保。  

本堂建築因逐年老舊,多處損毀,惟因經費有限,僅能局部維護,無力進行大規模修繕。


2003年台北總教區伸出援手,由其集資請專家規劃,將聖堂結構加強,內外重新整修。

「天主巷」入口左邊是新北投地區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因巷口有這一座天主堂而得名;

右邊是鳳凰閣,也是新北投早期的溫泉館, 國父孫中山先生曾在此下塌過。


「銀光巷」則有著很詩情畫意的想像,

從前巷口整排都是臺「銀」的土地和宿舍,而巷底山坡上有一座善光寺 ,「銀」加上「光」

的緣故,因而命名銀光巷。




巷口立有一之善光寺的石柱 , 見證其昔日流光 ……

市定古蹟「不動明王石窟」位於杏林巷,為臺灣較少見的佛教石窟,




1925年日人左野莊太郎為配合其所經營之溫泉旅館而倡建,規模小巧,

前有手水臺及近來所建拜亭,洞旁清泉飛瀑,景色幽雅,可謂北投勝景之一。



北投地區高檔的溫泉旅館–加賀屋 ; 係日勝生集團與日本溫泉旅館「加賀屋」合作興建。

外觀以日本傳統數寄屋方式建造,共有九十間客房,三間餐廳與酒吧。



全館空間以日本建築技法精細雕琢,完美呈現和式典雅之美。

華燈初上 , 溫泉街道在昏黃的燈光襯托之下 ,

竟有種異鄉的錯覺 ……


如今以溫泉博物館作為北投地區的「核心博物館」。

北投公園在規劃為溫泉親水公園之後,一步步朝向溫泉園區的願景來發展

 

林立的溫泉會館將北投溫泉街道的夜 ,

襯托著更加教人迷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