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公園靠近襄陽路、公園路角落的公園角落,稱為「杏壇」,有一座孔夫子的雕像。
這座銅像設置於民國64年是由日本高崎市國際獅子會捐獻的。
根據解說牌的說明, 道出此基座原是柳生一義銅像舊址之所在……
柳生一義何人也 ? 柳生一義是當時台灣銀行的「頭取」,地位相當於現在的中央銀行總裁。
話說明治三十二年(1899) 正式成立台灣銀行時,即由副田義一、柳生一義(1864-1920) 兩位日本
金融界名人,分別出任正副董事長 (日人稱「頭取」)。
柳生一義的銅像建於大正七年(1918),用以紀念他對台灣金融的貢獻。
台灣光復後,銅像也遭到了拆除的命運。
1928年,於臺灣總督府協助下,分別於臺北、板橋、臺中、臺南、嘉義及花蓮等地設置放送局
與各地所屬廣播電臺。成立之後,並轉由臺灣放送協會經管。
因為廣播為1930年代初期之新興大眾媒體,當時收聽廣播需要定期繳費並購入收音機。
由於一般人難以負擔,為了普及廣播業務,另一方面也藉廣播宣導政府政策與業務,臺北等
五地的廣播電臺都會選擇電臺附近的公園或空地附近廣設「放送亭」公開播音。
1934年,設於當時臺北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附近的臺北廣播電臺
也於該公園內設置放送亭。
鄰近於台大醫院舊館的該側, 於光復後在此興建一處江南式的亭台樓榭 ,
四個角落分別設置了涼亭, 其內分別設置了四位對臺灣貢獻頗大的大人物 ;
並依其字號各別命名為: 大木亭 , 大潛亭, 倉海亭, 劍花亭 ……
鄭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權的將領,
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
又因受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百姓尊稱為「延平郡王」。
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
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
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尊為「開台尊王」、「開台聖王」等。
其中又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具代表性。
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漢族,安徽合肥人。
淮軍將領,洋務派骨幹,臺灣省首任巡撫,率軍擊敗法國艦隊的進犯,且編練新軍,
從事建設鐵路等一系列洋務改革,為臺灣的現代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
劉銘傳自號大潛山人;創作的詩作也命名爲《大潛山房詩鈔 》。
丘逢甲(1864-1912),譜名秉淵,字仙根[1],號蟄仙,晚號倉海君,又作滄海君,
清官員、詩人和教育家,臺灣府淡水廳銅鑼灣(今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人。光緒十五年進士,
曾參與臺灣民主國抗日運動,擅長詩文,有《柏庄詩草》、《嶺雲海日樓詩鈔》。
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爆發,丘逢甲奉旨督辦團練。次年,清軍戰敗,李鴻章與
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臺灣人民激憤,丘逢甲呈文,反對割臺。
條約生效後,丘逢甲倡立民主國,率紳民奉旗、璽及總統印,獻於巡撫唐景崧,並聲援義軍反抗。
5月23日,唐景崧發表《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5月25日,臺灣民主國成立,年號「永清」,
唐景崧出任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務大臣,丘逢甲為義勇軍統領。
5月29日,日軍登臺,進佔基隆,守軍不敵。6月4日,總統唐景崧棄職,乘德商輪船逃往廈門。
丘逢甲見局勢不可為,便返回臺中,攜家眷內渡廣東嘉應州。
離臺前有詩:「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其悲壯豪情因而傳頌一時。
連橫(1878-1936),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又作雅棠,又名武公,
又號慕陶、或號劍花。台灣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
日治時期詩人、台語學家、台灣歷史學家。
13歲時(1891),父親教讀《臺灣府志》並告誡:「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27歲時(1905)在福建廈門創辦《福建日日新聞》。同年回到台灣,在由《台南新報》內任職。
1908年,舉家遷到台中,任職於台中發行的《台灣新聞》漢文部。
同年,連橫開始撰寫《台灣通史》。
1920年,著作《臺灣通史》完成並出版,是台灣人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版本。
另著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
舉此四人, 大抵歌頌其對於臺灣之貢獻…..
亭臺楹聯亦多由當時書家所書 ;
如許世英, 林熊祥, 以及梁寒操等人。
一定要分享給朋友們知道!
很棒的內容喔
給版主一個讚
一定要分享給朋友們知道!
很棒的內容喔
給版主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