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店市誌》記載,碧潭又稱為赤壁潭、石壁潭、獅山邊大潭,

是新店溪從山區流入新店市區時,因為河面變得較為寬闊而形成類似水潭狀的河段。




由於河面水色澄碧因此被稱為碧潭,並因為其景色優美且擁有台北周圍地區少見的吊橋建築,

橋下有小船、遊艇出租,泛舟於溪上,別有一番風味;

是早年台北郊區很受歡迎的風景名勝之一。




碧潭最早的命名由來源自新店地區居民將此處命名為赤壁潭或石壁潭,

日治時期當地的詩人鄉紳蔡玉麟在與友人聚會吟詩作對時,以新店的青山碧水將之取名為《碧潭》,

後來這首詩被收錄於詩刊之中,加上當時新店風景入選「台灣八景十二勝」行列,

因此廣為流傳而一舉成名…..





光復後,國民政府副主席孫科曾來台遊歷參觀碧潭的景色,並且稱讚碧潭的美景因此在吊橋頭

西岸旁的大岩碧上提上「碧潭」兩字留念,至今孫科的提字仍然可以在岸邊石壁上看見。

19世紀初之前,新店溪今日被稱為大坪林與安坑的兩岸間沒有任何的交通路線可行走,

早年的住民通常僅靠游泳渡河,直到清乾隆年間,因瑠公圳的修築而在兩岸間架設了竹蛇籠之後,

就被當作便橋在使用。





1881年開始新店溪兩岸間開始有了渡船的經營,從新店溪上游到中游共有廣興渡、小坑渡、礦窯渡、

塗潭渡、灣潭渡、小粗坑渡、直潭渡、新店渡、挖仔渡等九個渡口。

1937年碧潭吊橋正式建成,兩岸之間首次有了固定的交通路線,

而原本的渡船仍繼續存在,只是漸漸轉變成休憩遊樂的性質……



碧潭吊橋總共歷經三次的修繕而成為今日的樣貌,2000年時因為老舊的碧潭吊橋搖搖欲墜有結構上

的安全問題,決定拆除重建,但關於重建後的造型原本有許多爭議,但最後仍以原貌重建的方式處理。



2013年時在相關團體各方的奔走之下,

碧潭吊橋於7月30日獲得新北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


瑠公圳的遺跡則位於目前捷運站旁邊…..

一般來說,瑠公圳粗有規模為郭錫瑠所建構。

按 : 郭錫瑠(1705-1765)又名錫流,天賜。本籍福建漳州,幼年隨父親移民至台灣,居彰化。

清乾隆元年(1736)連同漳州族人從彰化北上台北開墾,定居於台北中崙庄。因開墾中崙一帶土地,

獲得了興建灌溉溝渠經驗。


當時的拳山(今文山)仍然是一片荒地,瑠公計畫引新店溪的水源,增加此地的開發利用,

於是他變賣家產,於乾隆五年(1740),創「金順興」並集眾在新店溪開鑿水圳,從事更大規模

的水源水道建設。規劃了從遠自十數公里的新店溪青潭源頭,引水至中崙附近的錫口(今松山)

興雅庄(今松山區的台鐵臺北機廠、松山菸廠及信義區一帶)的水圳工程。


這段工程到乾隆三十四年正式完工,由郭家父子兩代,費時近三十年所建的圳道終於完成,

灌溉面積高達一千兩百甲。

對台北地區的拓墾有著難以抹滅的重大貢獻 …..




如今的碧潭的河堤上陸續出現許多露天咖啡廳、茶座或遊戲攤位,

帶來大量的觀光人潮一掃先前的蕭條景況,但也造成環境雜亂的問題,







並改變了碧潭原本為人所稱道的自然恬靜 ;

不過卻也多了另一份的閒適……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