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舊城,又稱左營舊城。清代時左營地區劃歸鳳山縣管轄,故稱為鳳山縣城

原先為土城現今看到的舊城是道光五年(1825)由土城改建,道光六年(1826)完工。

後來林爽文事件時,於南部呼應起事的莊大田勢力攻破鳳山縣城(土城),之後官署等遂移往

埤頭街(今鳳山區)又蓋了一座鳳山縣新城,

相對於「新城」,左營的鳳山縣城就被稱為「舊城」…..



左營的聚落開發歷史悠遠,又因為鳳山縣治之所在,開發甚早,學風鼎盛,

傳統古厝建築精美,也發展出高雄最早的聚落巷弄文化。

特別位於左營巷弄之中有數棟傳統建築,具有傳統建築特色,有其保存價值。



屬於一級古蹟的薛家古厝位於左營後街上是高雄市碩果僅存的古厝之一

具有傳統風格的連棟式四合院(三進院落),古厝的三進院落分別在三代祖先手中完成,

對薛氏家族來說是歷代祖先心血的凝聚,相較於一次就完成的宅第,它的義意是不同的。


薛家祖先歷代務農、捕魚、經商,近期曾經營糧行及糖部等。

由於祖先沒有當官封爵,所以薛家古厝雖然佔地大約一千四百坪,但它卻沒有豪華氣派的

亭臺樓閣,也沒有飛簷翹脊的屋宇,是一座造型樸實的閩南式建築物,

這代表著薛家祖先們在此開墾,堅毅不拔、刻苦耐勞的精神。



薛氏祖先原本是居住在於福建省河東福清縣一地,福清縣位於福建省閩江口附近,從地理位置

的觀點可推論出,早年的薛氏家族應該是以漁牧方式維生。約在明鄭時期(1661),薛家開台祖

跟隨著鄭成功渡海來台,爾後便在高雄縣赤山一帶暫居,且開始開拓墾地。


到了第五世,薛氏家族分成了兩了支系,一個落腳於台南,另一個在高雄。在高雄的,

即是目前左營區的薛家古厝,開創者為渡台五世祖九重公。


道光年間,大約在薛九重九歲時,因父母早逝、生活困乏,再加上年幼又無工作能力的情況,

薛九重轉而投靠居住在左營部後的姑母家,並受僱於當時大戶農主家幫傭、放牛等農務鎖事。

後來隨著農業越來越興盛,薛氏後來也轉而以稻作和製糖為主。



前落厝興建於道光年間(1826)堂號「河東」,中落建於咸豐六年(1856)堂號「梅魁」。

後落厝則建於大正5年(1816)堂號亦為「河東」。

前落厝的正身古厝,其建築的材料為土角磚、黏土等老式材料;兩側護龍牆身,其建築材料

為左營海濱當地原產的珊瑚礁石灰岩。


顯示出古厝建造過程的時代演變 ……

薛家古厝於2002年2月,由市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

目前由「薛氏文教基金會」統籌管理,

基金會民國85年(1996)籌組成立,其對薛家家族族譜的記載、古厝的修繕維護、祭祀、

基金運用等事務奠下基礎,

對薛家古厝的保存付出許多心力。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