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華人博物館Peranakan Museum)正式譯名是土生文化館。馬來語 Peranakan 一詞指的外來
移民與本地人所生的土生族群,但因華人是新加坡的主要土生族群,館內介紹亦以土生華人的文化
為重點,所以得了土生華人博物館的別名。



從新家坡國家博物館離開後, 往市政廳方向前行;
亞美利街與史丹福路的街屋建築 . . . . .








土生華人博物館共有十個展廳,
介紹華人移民史、婚喪喜慶習俗、宗教信仰、飲食文化等項目。

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稱土生華人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
滿者伯夷國和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淡馬錫(新加坡)一帶的中國移民後裔。


土生華人的先祖主要是在明朝或更早以前移民到東南亞,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國福建或
廣東潮州地區,小部分是廣府和客家籍,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


某些文化仍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傳統婚禮是以中國傳統儀式為主,服飾(尤其是女裝)
則是從明代的漢服演變而來的可巴雅。


講的語言稱為峇峇話,並非單純的福建話,
在使用漢語語法的同時,依地區不同,參雜使用馬來語與泰語詞彙的比例也隨之不同。



他們也自稱為「Peranakan」——馬來語中「土生的人」,
所以「Cina Peranakan」也就稱為土生華人,用來識別「峇峇人」與「新客」….



(新客係指清末以來從中國來的移民)

位於亞美尼亞街的土生華人博物館是棟有著濃厚的英式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

建物的前身為新加坡最早的華人學校, 1910年由福建會館集資興建;

設計上注重其對襯及平衡感, 方型柱身大配古典柱頭,兩側的陽台講究對稱之美…..



在一座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築當中,通過它的展品和展區讓遊客走入峇峇娘惹的生活。

博物館分為多個區域,以大批土生華人的生活用品和照片,分別介紹土生華人的宗教
、食物、婚姻等文化。

其中最特別的可說是要辦十二天的土生華人婚禮,用了三個展區。

土生華人文化是東南亞國家特有文化,
融合了華人、東南亞和歐洲文化的特色,

也呈現了新加坡獨有的歷史發展…..


博物館對面的整列街屋,

同樣典雅…..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