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榮堂」係源自於草屯洪姓望族「望遠樓」洪秉正裔孫洪聯魁(32世)之後 世,由洪得中1878-
1948
)肇建,於大正十四年(1925)奠基,昭和三年(1928)竣工,歷時三年。
由於先生喜植花木
,援引王羲之「脩植桑果,今盛敷榮」;許敬宗「百卉敷榮」辭藻佳句,以「敷榮」許之。


敷榮堂」位向座北朝南,正堂為七開間,帶五開間護龍之三合院格局,

門樓則朝向東南 ,「秀聚東南」,門外有半月池,樓內有寬闊的外埕、內庭栽植花木,
磚排列台灣島形之花圃,期勉子孫與台灣共存心志,後院則種植果樹,為閩洋融合建築,
但仍以傳統閩南建築形制為基調。



敷榮堂」採泉州工法的大木屋構,外飾以彩繪、剪黏、交趾陶、泥塑、淺雕為主,
而門窗牆面則以磨石子與彩磁面磚施作,輔以日治時期流
行之19世紀巴洛克式風格泥塑裝飾,
為日治大正、昭和時期地方名門仕紳宅居之典型代表。




2001
年時曾被選為南投縣十大歷史建築之一。



話說洪姓為草屯地區之大姓;

入墾草屯的洪姓祖先都來自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車田下營,其入墾的地區除了草屯境內
沿烏溪南岸之外,尚有今屬彰化縣芬園鄉的下茄荖一帶。



敷榮堂先祖洪秉正,於嘉慶十五年(1810)七月,因當地吳、林兩姓,族大勢強,出入剽掠,
輒暴取銀錢、五穀、牛羊,時迫勢危。不得已情況下,決定離鄉背井遷移來台。





率領族人與子寬宏、孫善述等舉家東渡,冒海禁從福建漳浦縣,過台灣海峽來到台灣。
從彰化縣王功登陸,先在貓羅溪西岸的頂茄荖莊五張犁(今彰化縣縣庄村)山坡地開墾,
鑿圳道、興稼穡。




不久之後洪秉正又帶領族人入墾於下茄荖。

十多年後(1832),基於人口增加及管理農事方便,洪秉正的孫子洪善述(29世)率四子
分居於「田厝仔」(在南投縣草屯鎮境內),興建坐東朝西的三合院,名叫「望遠樓」。




洪善述於農忙之餘,仍廣收近鄉子弟授業,教以詩書而敦禮樂,倡導文風不遺餘子。
育有四子,皆勤學有成,長子純忠、次子純孝、三子純廉、四子純節(30世),其孫立方、
清炎(31世)、曾孫聯魁(32世)皆先後考中秀才。


多位秀才出自同一家門,頗為傳奇,更是地方上的佳話,
因此善述公的故居望遠樓在當地有「秀才窩」之雅稱。

 

可惜已於地震中損毀而拆除…..


洪聯魁育有兩子,為洪得中、洪火煉(33世),洪得中(1878~1948)即為敷榮堂的主人。
洪得中在地方上從事種植甘蔗的工作,收成之後
轉賣給台中附近的明治製糖株式會社,
也由於當時製糖業的興盛,而獲得極多的財富。

遂於日治昭和三年(1928),在草屯新庄建造敷榮堂。

民國88921大地震中,敷榮堂嚴重受損,樑棟傾軋,滿目瘡痍。
經由關心文化古蹟的各界人士爭取,西元20021月登錄為歷史建築,

獲行政院文建會補,成立復建委員會,進行敷榮堂之修復工程。



「敷榮堂」承載著南投草屯地方歷史的記憶,更同步於台灣的拓展史,值得回味。

日前專程前往再訪,於開放參觀時間內卻大門深鎖不得其門而入,

 

連繫亦不得要領;
僅能於門樓外留連,片刻後悻悻然離去,

留下一些遺憾…..

(部份資料引用自 319旅行事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