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龍潭大北坑江家古厝「濟陽堂」,一堂四橫屋,典型的客家傳統建築,已有
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建造人為江氏第19世祖江進傳,門面上傳統裝飾圖案多具有教化
功能,江家大屋仍維繫傳統客家居民樸實無華的風貌…..

江氏家族係於清道光年間,從廣東梅縣遷徙移墾於龍潭三水村(大北坑仔),
而後逐漸形成以江氏為主的客家聚落,江家大屋亦成為聚落中心,俗稱「大江
」。

龍潭台地南鄰新竹縣關西、新埔,地勢高亢平坦,在高地上可清晰鳥瞰楊梅鎮,

海拔約在300多公尺,土壤為紅土黏土屬酸性,並不適合多數農作物的生長,由於排水性
良好、含豐富礦物質與鐵質,加上氣候溫和多霧、雨量充沛,晨昏常有一層薄霧籠罩,
茶葉生長經此濕氣滋潤
茶葉的品質醇厚,因此造就了種植茶樹的優良環境


清同治六年(1867) 杜德收購臺灣烏龍茶運銷澳門,
因台茶芳香郁馥,風味獨特,而獲意外好評,銷路奇佳,
因而在台北、桃、竹、苗一帶山區興起種植茶業外銷的風潮…..





江家的江進傳有一手製茶的好技術,移墾大北坑時期即開始種茶、成立製茶廠,
從事茶葉出口貿易而發跡致富,奠定江氏產業的根基。

江進傳在家業逐漸興盛之後,於是有了興建大宅的計畫。



江家古厝為一幢典型的客家老屋,肇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歷時5年,

正堂為三開間,門面採「凹壽」設計,左右牆裙堵、腰堵、櫃檯腳、牆基均採堅實石材,
左右次間窗戶則使用石材竹節櫺窗,
雕工生動。



院埕分「內埕」、「前埕」、「外埕」,採雙院牆配置,具有安全防禦功能,
院外前方有一半月池,除風水因素外尚兼備蓄水的用途。

內埕以條狀鋪設,前埕以大型卵石鋪設,外埕目前已做為停車場。

江家古厝維繫傳統客家民居樸實無華的風貌,目前仍有十餘戶江氏族人居住其中,
對老屋的維護不遺餘力,仍使老屋充滿盎然生機。

目前為私人居家宅院,不開放參觀。

(部份資料引用自: 319旅行事誌)


下到山下,順道前往泥橋子造訪江夏科文祖堂」黃家古厝…..




話說黃氏家族十八世祖黃科文,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偕子德潤公
在台南安平上岸後,輾轉到此開墾。

不出幾年,變成這一帶的首富。



從第四代承興公開始起建祖堂,第五代的金春,金亮公先後接手建構,始完成目前規模。



建造祖堂的陳師傅,是特地從內地禮聘而的。
無論基礎石材的花崗石,以及主要樑柱,幾乎都從福州進口,唯有紅磚則委由大北坑江家
,經嚴格管控品質燒製而成。


科文祖堂完成後,陳師傅便被大北坑江家禮聘去,建造了前述的江家古厝(濟陽堂)。

兩棟建築物,各領風騷百餘年。

依舊相互呼應…..





0

2 留言

  1. 蕭涵中 2020 年 1 月 10 日 於 上午 11:16

    您好~我是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的學生,我們這次受委託要拍攝一個民國50,60年代的劇情片,其中有些場景導演希望可以找到一個老屋聚落當拍攝場地。

    目前想在桃園找找看,但這方面的資源和認知較少,因此想要請教專業的您們,在桃園哪還有保存不錯且有味道的老聚落~謝謝您們,也抱歉突然打擾~

  2. 蕭涵中 2020 年 1 月 10 日 於 上午 11:16

    您好~我是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的學生,我們這次受委託要拍攝一個民國50,60年代的劇情片,其中有些場景導演希望可以找到一個老屋聚落當拍攝場地。

    目前想在桃園找找看,但這方面的資源和認知較少,因此想要請教專業的您們,在桃園哪還有保存不錯且有味道的老聚落~謝謝您們,也抱歉突然打擾~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