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座寮即今之九龍村,早期此地因接近番人之部落,故少有人煙。到了嘉慶年間李元鳳
淡水來此向原住民租地耕作,家中有八子,乃建九座房屋居住,故稱之為九座寮
黃泥塘則因地當烏林溪上游,地表有厚層紅黃土,早年在此圍築池塘,因塘水混濁故稱之。


黃屋的來台祖是第十一世祖黃可先,祖居福建省詔安,後來台於大溪開墾,
再遷至龍潭九龍村至今已二十一代。

黃家古厝—「江夏堂





位於這裡的朝香祖祠, 正是近代知名作家「鍾肇政」的老家所在….


九座寮鍾氏祖籍廣東長樂縣,第十三世祖鍾朝香渡海來台,初於大溪一帶拓墾,後五房中
善寬,善信遷居龍潭九座寮,道光二十四年(1844)於現址蓋祖堂,


根據「鍾氏族譜」朝香公於乾隆年間渡台「在台北府淡水縣海山堡大科崁內柵下崁墾地立業」,
生五子善恭、善寬、善信、善敏、善志為派下五大房,其中二、三房即移
九座寮者。


歷三、四十年後,善寬三子興傳,於台南府城參加台灣最後一次鄉試,但落第,
返鄉後為勉勵後代子孫讀書求功名,興修祖堂並於廳上懸掛「文魁」二字匾額。

祖堂座北朝南,單院落一進五護,內外埕皆舖以卵石,屋脊為燕尾,正身大門為木質,
並有彩繪,祖堂規模一直保存至1992年,

1993
年初,祖堂重建,改為鋼筋水泥之二層樓建築,原有古樸樣貌已不復見。


按: 鍾肇政1925年出生於桃園縣龍潭,日治時期畢業於淡水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
戰後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從事國小教職達四十年之久。自戰後才開始學習中文,投入
文學創作,利用課餘時間及寒暑假,寫成許多長篇小說: 如「濁流三部曲」、「台灣人
三部曲」、「怒濤」、「高山組曲」、「八角塔下」、「魯冰花」等,備受肯定,

曾獲國家文藝獎、台美文學獎及吳三連文學獎。


戒嚴時代,鍾肇政積極參與推動台灣文學家紀念館之籌設。
包括鍾理和紀念館、賴和紀念館、楊逵紀念館,近幾年又推動吳濁流紀念館、鄧雨賢音樂館。

解嚴後,擔任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筆會會長以及擔任客家電台董事長等,
另還總編「台灣客家族群史」,親身實踐了他的作品底下之知識份子的社會參與形象,擴大
了文學創作以外的影響力。


九座寮李氏祖籍為廣東省揭揚縣新虛埔,其來台祖李元鳳(第十二世祖)隨人
渡海來台,於淡水上岸後輾轉來到龍潭九座寮一帶拓墾。




其宗祠「隴西堂」於近年翻新,亦已失去古樸的舊貌…..
李元鳳公的墓地也是鄉道的附近,也剛修建一新。

臨近黃泥塘處另有一李家古厝「樹德堂」讓人駐足;


李氏祖籍福建省永定縣澳宥樓下,來台祖十四世祖於清雍正末年由淡水登路,
為了章泉械鬥及閩客械鬥,多次遷移,到了第十七世祖,於同治年間再遷至龍潭鄉黃唐村,
在此拓荒開墾,重建家業,第十七
世祖乾祥公,聲名最盛, 當時被喻為龍潭四傑之一。


當時乾祥公被委任為佃頭,凡是林本源商號在龍潭的田地,承租者都須經過乾祥公
擔保才能承租,李家在此地除了耕田,也種植很多茶園,列名地方富紳。




 

樹德堂係由十八世祖乾祥公兄弟,於光緒六年(1881)興建完成,昭和十年(1935)整修
一次,至今保持完整,第一屆全國客家文化節曾在此舉辦大型藝文活動,


李氏一族的祖塔即在古厝旁…..


位於樹德堂旁另有一清故義友諸君墓,這座古墓埋葬的是在清道光丁亥(1827)年間,
因為爭水糾紛,與霄裡社的閩南人發生械鬥,因寡不敵眾而犧牲的
義民。

也算是義民祭祀的外一章…..



一般則誤以為是李氏先祖, 其實不然。

墓園旁有一石柱,立於昭和十八年,
上刻有「故陸軍軍屬從八等 李春斗」字樣, 應是李家某位先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