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用錫字再中,號祉亭,鄭用錫為崇和次子,生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自幼聰慧不凡,
嘉慶十五年(1810),一試而中秀才,取進彰化縣學附生,西元一八一八年為恩科舉人,道光三年
1823)中進士,因是首位用臺灣籍赴京考中的進士,所以稱為「開臺進士」,又稱「開臺黃甲」。


新竹北門鄭氏開基祖 懷仁公,於明、清之際自 福建漳州移居 金門東溪。
乾隆初,三世中有3房( 大房鄭國周、四房鄭國唐、五房鄭國慶)移墾台灣,落腳於今後龍地區。
其後 崇和公遷居 新竹,其下子孫有善理財有會讀書的,家道從此興旺;

族人相繼遷入 新竹,皆善理財會讀書,成員 進士、舉人、貢生、富商成群,
形成台灣屈指可數大家族─新竹 鄭家。

鄭用錫之先祖於明朝末年由福建漳州府漳浦遷居泉州府同安縣金門。
乾隆四十年(1775),其祖父鄭國唐攜子崇和渡海至臺,在淡水廳後龍(今屬苗栗市)居住。
鄭崇和後成國子監生。




乾隆五十三年(1788),鄭用錫生於後龍。

嘉慶十一年(1806),全家遷居竹塹(今屬新竹市)。





鄭用錫自幼穎異,通曉經史,尤其精於《易經》。曾主明志書院講席。
嘉慶二十三年(1818)戊寅科鄉試,用錫中式舉人。道光三年(1823)赴京參加癸未科會試,
殿試位列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賜同進士出身。

此為臺灣入清百餘年來,本地考生首次登科,當地以為盛事。




道光十四年(1834)用錫捐京官,再次前往京師,籤分兵部武選司任職,補授禮部鑄印局員外郎。
因不習官場應酬,道光十七年(1837)以母老為由請求歸養。返回家鄉後興建自宅,即「進士第」。

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國海軍侵犯大安口,鄭用錫率先募勇援救,受賞花翎。
不久又以剿敵之功加四品銜。



咸豐元年(1851),鄭用錫開始在竹塹城北修築「北郭園」以自娛。
咸豐三年(1853),臺灣發生漳泉械鬥,用錫親自前往調解,並撰寫《勸和論》勸告鄉民。

次年,用錫奉旨與進士施瓊芳(施琅之後)等協辦團練,並助捐米糧,獲得二品封典。
咸豐八年(1858)病卒,享年七十。入祀鄉賢祠。

鄭用錫原葬於香山之麓,同治八年﹙1869)遷葬於塹南關外竹仔坑。



墓的外觀呈橢圓形,盔頂形的墓碑,由三片花崗石拼成,墓碑碑文題:
清 賜進士出身賞戴花翎禮部侍郎晉封通奉大夫祉亭顯考鄭公塋」,字跡清晰可見。
后土位於墓的左前,坐西朝東略偏北,形式宛若一座小墳。



前方成對的石望柱刻著轉錄自咸豐元年(1851)閩浙總督王懿德所贈的柱帖。

可惜石虎一座被盜, 石羊也被破壞毀損。



整體看來,鄭用錫墓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是臺灣官墓中的佳構之一。

鄭用錫墓外觀呈現圓形,墓碑為盔頂形, 墓塚前方兩側有如椅子的扶手一般,稱為曲手,
墓塚前方定有平坦的明堂,墓前的石
象生自內而外依次為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以及
石望柱各一對、其人物雕刻細緻精美,石獸樸實可愛,頗具藝術價值。





官墓的特色之一在於墓前的石象生配置,依官階區分數量與種類。
所謂石象生就是列於官墓前方的石人石獸,目的是護衛墳墓,並象徵威武與尊嚴。

鄭用錫生前具有從二品的官銜,墓前設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及石望柱。

有鑒於鄭用錫對新竹的發展史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其墳墓形勢完整,雕刻精緻,
是新竹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因而被內政部訂定為第二級古蹟,





這座墳墓已在近年完成修復工程,值得前往參觀。
墓地位於新竹軍人公墓內…….



至牌樓前停車步行可至…..

 

 










0

2 留言

  1. a70.a533 2012 年 7 月 21 日 於 上午 5:22

    =有空的話幫我推一下 a10.aa903

  2. a70.a533 2012 年 7 月 21 日 於 上午 5:22

    =有空的話幫我推一下 a10.aa903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