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頭角海岸之美 (02)
綿延翠綠的山際線、褐色的蜿蜒步道,再搭配藍天白雲及蔚藍汪洋, 交織出如畫一般的美景,鼻頭角步道已成為北台灣熱門打卡景點之一, 只要花點體力與耐心登高,各種角度的美照即垂手可得。 但其實這裡早已是許多健行者的愛好的登山基地,全長約3.5公里的木棧步道, 沿途可見壯闊的山海灣岬、奇幻的海蝕地形、磅礡的浪花拍岸、繁花似錦的海濱植物, 更有360度登高望遠的視野,整個東北角海岸就在腳下, 盡覽海天 […]
綿延翠綠的山際線、褐色的蜿蜒步道,再搭配藍天白雲及蔚藍汪洋, 交織出如畫一般的美景,鼻頭角步道已成為北台灣熱門打卡景點之一, 只要花點體力與耐心登高,各種角度的美照即垂手可得。 但其實這裡早已是許多健行者的愛好的登山基地,全長約3.5公里的木棧步道, 沿途可見壯闊的山海灣岬、奇幻的海蝕地形、磅礡的浪花拍岸、繁花似錦的海濱植物, 更有360度登高望遠的視野,整個東北角海岸就在腳下, 盡覽海天 […]
綿延翠綠的山際線、褐色的蜿蜒步道,再搭配藍天白雲及蔚藍汪洋, 交織出如畫一般的美景,鼻頭角步道已成為北台灣熱門打卡景點之一, 只要花點體力與耐心登高,各種角度的美照即垂手可得。 但其實這裡早已是許多健行者的愛好的登山基地, 全長約3.5公里的木棧步道,沿途可見壯闊的山海灣岬、奇幻的海蝕地形、 磅礡的浪花拍岸、繁花似錦的海濱植物, 更有360度登高望遠的視野, 整個東北角海岸就在腳下,盡覽海天一 […]
座落在日月潭北側的猫囒山,海拔1020公尺, 是俯瞰日月潭全景及觀賞日出的理想地點。 過了舊茶廠之後,路旁有一排壯碩的錫蘭橄欖樹, 紅色的枯葉落滿路面,景色十分美麗浪漫, 是新人拍攝婚紗照的必選景點…….. 貓囒山步道有兩處入口,東入口位於竹石園生態池旁, 西入口位於明潭國中旁之台21公路。 自然步道分為兩段,第一段是由台21線步行至茶葉改良場, 第二段是由茶葉改良場至中央 […]
座落在日月潭北側的猫囒山,海拔1020公尺, 是俯瞰日月潭全景及觀賞日出的理想地點。 因貓囒山的氣候水土適宜,日治時期便開始引進和廣植阿薩姆紅茶, 半山腰的「茶葉改良場」內仍保留了古色古香的檜木茶廠和宿舍群等 歷史建築,還有為台灣紅茶貢獻一生的日本技師紀念碑。 從台21線明潭國中旁進入,山路兩旁種植茶樹,翠綠的景致讓人神清氣爽, 在入口處右側,有幾棟日式的舊木屋,那是茶改場的舊宿舍,是縣府指定的歷 […]
向山遊客中心是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必遊景點之一, 由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規劃設計,以擁抱日月潭為意象,由木紋清水模混擬土, 加上拉預力工法,在日月潭畔打造一座兩棟彎曲造型的建築物, 分為西側的向山遊客中心、東側的日月潭國家公園管理處, 屋頂斜坡、34公尺大跨距的半開放空間、靠日月潭測的無邊緣水池、 加入東方禪風的框景手法。 建築物本身流暢的線條、湖水綠、草坪青、蔚藍的天空、 清水模灰色簡約等元素, 隨觀賞 […]
向山遊客中心是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必遊景點之一, 由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規劃設計,以擁抱日月潭為意象,由木紋清水模混擬土, 加上拉預力工法,在日月潭畔打造一座兩棟彎曲造型的建築物, 分為西側的向山遊客中心、東側的日月潭國家公園管理處, 屋頂斜坡、34公尺大跨距的半開放空間、靠日月潭測的無邊緣水池、 加入東方禪風的框景手法。 建築物本身流暢的線條、湖水綠、草坪青、蔚藍的天空、 清水模灰色簡約等元素,隨觀賞者 […]
白石山標高625公尺,位於桃園大溪鎮後慈湖的上方, 山頂是相當巨大的斜岩,刻有「白石山」三個字。 斜岩驚而不險,攀登容易,站在上面向前可眺望金面山、十三分山,左可俯瞰大溪、 桃園台地,遠眺三峽鳶山稜脈。 山名源起於山頂的岩塊在陽光照耀下呈白色, 遠觀如青山中耀眼的寶石而取名白石山。 白石山的岩稜路線每年三、四月份盛開金毛杜鵑, 是時粉紅色的花朵會將山稜上粧扮的繽紛有緻。 上白石山有三條路線,最短的 […]
根據資料,這條古道原名「更興古道」, 「打鐵寮」相傳是由大溪鎮 曾鎮長所命名。 昔日這條古道入口附近曾有打鐵鋪,供給入山開採樟腦的腦丁所需 的鐵器。 大溪曾是重要的樟腦產地。 光緒十一年(1885)台灣建省後,劉銘傳主政,以「防備、練兵、清賦、理番」為要務; 「理番」則是大力開發山地,設撫墾總局,由林維源任幫辦撫墾大臣,並設北路撫墾局於 大嵙崁(大溪), 派軍隊駐防山區,以防「生番」威脅。 光緒十 […]
打鐵寮古道原名「更興古道」。 大溪數條古道中,以打鐵寮古道最為特別,因緊鄰慈湖陵寢,早年長期受到 軍事管制,人煙稀少,卻也因此得以保留原始林完整的風貌。 徜徉於古道林蔭間, 或賞雪白桐花,或觀看舞蝶翩翩,腳步輕快,心情愜意。 打鐵寮古道為何稱為「打鐵寮」?根據資料,這條古道原名「更興古道」, 「打鐵寮」相傳是由大溪鎮 曾鎮長所命名。 昔日這條古道入口附近曾有打鐵鋪,供給入山開採樟腦的腦丁所 […]
大里在清代屬於大里簡社;日治初期,明治三十三年(1900) 的行政區域,將大里簡社 分為石城、桶盤窟、大里簡及蕃薯寮四社,明治三十四年(1901)的查定區域,又將四庄 重新併為大里簡社; 大正九年(1902)改大里簡庄為大字, 下轄石城子、桶盤窋、大里簡及蕃薯寮四小字, 光復之後,將石城子、桶盤窟合併為石城里。 石城地當本鎮北部咽喉,清代有隆隆嶺、草嶺古道,交通地位重要。 與臺北縣貢寮鄉交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