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 學田 庠生 陳錫纘墓
學田村位在烏日最北邊,根據相關的資料指出:學田村在清代稱做「學田庄」,因為這個村 居民多係由清代福建州平和縣遷來,其中並以陳姓居多。據說當時陳姓長老為普及子弟教育,乃捐 田或捐錢購田成為「施田」,並且將放租所收租金做為貧寒子弟就學或就試川資, 所以這些田地也被稱之為「學田」。 墓主人陳錫纘號庭玉 , 為清庠生 ; 此人正是烏日聚奎居起造人陳紹宗之父親 …. 烏日三級古蹟聚奎居為當地望族 […]
學田村位在烏日最北邊,根據相關的資料指出:學田村在清代稱做「學田庄」,因為這個村 居民多係由清代福建州平和縣遷來,其中並以陳姓居多。據說當時陳姓長老為普及子弟教育,乃捐 田或捐錢購田成為「施田」,並且將放租所收租金做為貧寒子弟就學或就試川資, 所以這些田地也被稱之為「學田」。 墓主人陳錫纘號庭玉 , 為清庠生 ; 此人正是烏日聚奎居起造人陳紹宗之父親 …. 烏日三級古蹟聚奎居為當地望族 […]
在漢人來到員林以前,這裡原是以社頭舊社為核心的大武郡社平埔族人的居地。 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泉州人施世榜開鑿的施厝圳,以及康熙六十年(1721)潮州府饒平縣人 黃仕卿開鑿的十五庄圳,二圳合稱八堡圳,灌溉彰化平原,帶來更多的移民。 曹家來台時間,一般概稱康熙年間,不過距學者考證 : 康熙末才是曹何氏來台的時間。 曹姓原籍福建漳州府平和縣梧鄉(梧坑) ; 根據《曹氏族譜》記載 : 員林曹姓 […]
和美一地古為平埔族原住民半線社、阿束社故地。 明永曆十八年設北路安撫司於半線(彰化市) , 執掌地方治安暨撫番,總護諸將,察治姦宄,凡兵民之政皆屬之。 永曆十九年派左武衛武平候劉國軒率兵駐此,自此兵丁開拓半線社與阿束社,是為本鎮開闢之始。 繼之泉州人施長齡、楊志申,以及清康熙中葉時泉州人吳洛、黃榜等來線西堡墾殖或自鹿港登陸, 或自諸羅北上,招工買牛,引水開地,各地逐漸開闢。 康熙六十年始設半線堡, […]
和美於開闢之前,為半線社、阿束社平埔族之地。 漢人移入形成漢人街庄後,音譯為「和美線」。 因地當漳泉接觸地帶,寓意漳泉和睦相處,創建美好地方,故名之。 相傳先民移台,來自漳泉二地移民,係以詔安圳為界,以東大多為漳州移民,以西則多為 泉州移民生聚之所。 明永曆十八年設北路安撫司於半線執掌地方治安暨撫番,總護諸將,察治姦宄,凡兵民之政皆屬之。 永曆十九年派左武衛武平候劉國軒率兵駐此,自此兵丁開拓半線 […]
鹿港原名鹿仔港,隸屬彰化縣,東接秀水鄉,西臨台灣海峽,南與福興鄉以福鹿溪為界,北與 線西鄉、和美鎮相臨,為台灣三百年史中的一個歷史重鎮。 鹿港早期為平埔族之巴布薩族(Babuza)之居住地,當時屬馬芝遴社,其住民過著較原始的生活。 在荷蘭人佔據台灣之前,傳說是原住民獵鹿的地方。 清光緒八年時有一位叫黃逢昶的人曾來台遊歷,寫了一本「台灣雜記」,並寫了一首「鹿仔港 熟番打鹿詩」,曰「山環海口水中流,番 […]
按台灣通志稿 選舉篇 : 進士 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 台灣府彰化縣 黃玉書 由取得之資料顯示: 黃玉書屬檗谷黃氏一派; 話說莆陽黃姓衍傳泉州達數十支派,而遷晉江的則主要為龍溪、金墩等派。 其中龍溪派衍居於今晉江東石鎮檗谷、永坑、玉湖(湖頭)一帶,號稱—三鄉黃。 其開族始祖黃瑀,宋紹興間進士,授永春令,有善政聞於世,後擢侍禦史。 瑀娶晉江仁和裏邱氏為繼室,生一子曰龍。黃龍舉宋進士,授龍溪 […]
辜母薛太夫人墓位於彰化市八卦山山腳下,在公會堂與紅毛井旁邊,是辜顯榮母親薛麵的墳墓。 該墓建於日治時期的明治三十七年(1904),方位坐東朝西,格局為二曲手三院埕, 曲手上的磚雕、石雕以「四聘」、「二十四孝」、「忠孝廉節」為題材。 該墓俗稱螃蟹穴 , 意味螃蟹穴穴形土方兩砂出鉗手 , 此墓未必相符 , 只緣左砂下為著名的紅毛井 , 四季湧泉不歇,如螃蟹吐沫故名之…… 按: […]
經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者共有187處, 其中屬「牌坊」者共十四處,林氏貞孝坊即為其一。 關於貞節與節孝婦孝女之定義即未過門而守節者,雖在封建時代的舊社會裡,亦頗難能可貴,故清領 時期臺灣的各種方志(包括采訪冊)中,列女部門的節孝婦人數,多達數千人,而貞節婦卻寥寥無幾, 更何況林氏以十二齡未婚夫歿,事姑撫子(螟蛉子),實集貞、節、孝於一身, 並親受建坊旌表的殊榮,真可算絕無僅有。 該坊建於清道光二 […]
康熙三十八年,其時吞霄土官卓霧、亞生作亂,有人獻計囑北路 參將常泰雲曰: 「岸裡山番川林菁澗谷如飛,擒卓霧,非此不可。」時岸裡社尚未 歸化,乃遣譯者說服其長, 致送糖、煙、銀、布,岸裡社番大喜,自以收捕為功, 繞出吞霄山後,日有擒獲。 官軍攻其前,卓霧等大敗,將逃入山,岸裡社番於道 設伏,擒卓霧至縣城。 從此開始「岸裡大社」的英勇事蹟廣為人知…… 是時岸裡社番(巴宰海族人P […]
連續發表了有關幾篇板橋林本源家族墓園的文章 , 乾脆一口氣全部整理 ; 板橋林家尚有幾處家族墓園 , 一處根據新竹考古兄的踏查說是在五股 , 因沒有一些提示 , 故尚未尋獲 ; 另一處則位於林口頂福一帶 , 規模不小, 但看來是近年從他處遷葬而來…… 板橋林家祖籍是福建漳州府龍溪縣白石堡吉上社,開臺祖林應寅於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攜長子林平侯渡海來臺灣於臺北新莊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