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古墓
萬里 趙母張太夫人墓
萬里舊稱瑪鋉,其歷史發源可源自於明朝天啟六年,西班牙人來台佔據基隆, 當時已有居民發展成聚落,至鄭成功北伐荷蘭人即由萬里加投莊登入, 當時由一個福建人洪水閣來此拓墾並經營漁業,發展出萬里的歷史; 清康熙23年將萬里地區歸入諸羅縣,雍正元年先後歸入淡水廳淡水堡和芝蘭堡,至光緒年間則隸屬於基隆廳金包里堡, 到了1895年馬關條約將台灣分給日本,起初設置台北縣隸縣屬基隆支廳,1901年廢縣為廳並隸屬基隆 […]
石門 尖子鹿 林氏祖墳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鄭開極所著之<福建通志>卷五,山川誌: 「石門山,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圓門,故名」,道光同治年間改稱為「石門汛莊」 <淡水廳志>所載,大正九年日人在此設庄,因襲其名命為「石門庄」,光復後定名為石門。 石門區原有十二村,民國六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將股村裁併於老梅村,重門村裁併於石門村, 竹里村裁併於乾華村,故現存的行政區域為德茂、富基、老梅、山溪、石門、尖鹿、乾華、茂林、 草 […]
金山 崙子頂 賴崇壁墓
水尾漁港通往金山岬海岸步道的入口前進,一旁有棟兩層樓磚造巴洛克式洋房, 在查資料時發現,是台灣省第一屆省議員賴崇壁的別墅。 按: 林進發台灣官紳年鑑記載 : 賴崇壁 日號 金山賴弘 出生 1885/08/16 本籍 台北州基隆郡金山庄 住所 台北州基隆郡金山庄下中股字金包里 99 學歷 幼習漢學 1903年金包里 公學校畢 私立台北中學 經歷 1903年區長 1907年金包里 郵局通信事務員 19
三芝 古庄 江氏祖墳
三芝自從清初漢人開始入墾之後,依原籍之不同,所落腳的地區也有顯著的不同。 最明顯的差別是八連溪以東,來自汀州籍的客家人,和八連溪以西泉州籍的同安人。 也因此三芝到現在仍然有相當多的客家人,其中又以江姓為首要大姓, 三芝雍正年間有福建永定人江若濟、江士學、江正安、廣東普寧人翁尚進等人入墾、 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李崇文、華東線、江心知等人入墾,三芝江氏後裔其後不少移入北市及 中永和一帶發展。 江姓祖 […]
淡水 石牆仔內 李氏古墓
今新北市淡水區原屬芝蘭三堡之淡水街、小八里坌仔莊、莊仔內莊、竿蓁林莊、沙崙仔莊、 油車口莊、大莊埔莊、北投仔莊、三空泉莊、樹林口莊、小坪頂莊、興福藔莊、水梘頭莊、 中田藔莊、頂圭柔山莊、蕃薯藔莊、草埔尾莊、林仔街莊、下圭柔山莊、興化店莊、灰磘仔莊、 大屯莊、水碓仔莊….. 中田寮大字下有「泉州厝」、「口湖子」、「桂花樹」、「演戱埔腳」、「大竹圍」、「水尾子」 、「破厝子」、「後寮」、「 […]
淡水 武略郎 盧鳳池墓
康熙五十八年(1719)《康熙皇輿全覽圖》中,淡水城後面的山,寫著「圭柔山至淡水城陸拾里」。 三百多年前,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稗海紀遊》(1697)記載,淡水河口附近的番社,有一社 就叫「雞洲山社」;乾隆時期所完成的地圖,也畫著「圭柔山社」;《諸羅縣志》1717)所附的 山川總圖,亦有標出「雞柔山」、「雞柔社」。 這一帶包括下圭柔山: 興化店庄(興仁里)的前洲仔、下田寮、牛埔仔、店仔口、車路腳、 […]
淡水 竹圍 黃啟瑞家族墓園
黃啟瑞(1910-1976),字青萍,本籍台灣台北,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畢業。 1957年4月民選當選台灣台北市長,6月上任。1960年,當選連任。翌年因涉嫌貪污被予以停職。 1963年12月經判決無罪後復職。1964 年卸任。 黃家人文薈萃、財丁兩旺:在仕途上,曾有台北市長黃啟瑞、國大代表黃書瑋父子在官場通達; 商場之間,也有不少巨賈大亨;慈善事業則有龍山寺董事長等的嚮應祖德,熱心公益。 清代、日本 […]
淡水 竿蓁林古墓踏查
「滬尾」地名最早出現在康熙四十八年的一份「請墾合約」中:「…又請墾淡水港荒埔壹所: 東至干豆口,西至長頸溪南,南至山,北至滬尾,立陳國起名字。…」從該合約內容可以判斷, 其所稱的「滬尾」位置約在今淡水鎮區內。 稍後(約在康熙雍正年間)在這塊「淡水港荒埔」的「滬尾」從事拓墾事業的是「施茂」墾號。 印證諸一份雍正十三年的賣地契:「本社界內有荒地一所,土名大屯仔山腳,西至海,南至戶尾 與施茂交界,北至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