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欽賜藍翎五品知縣正堂 吳國英等墓
「南山公墓」百年以前,這片墓地的範圍更廣大,俗稱「鬼仔山」, 也有轉寫為「桂子山」、「魁斗山」等詞,還有統稱「大南門郊外墓地」、 「南郊」,日治時期的「桶盤淺及鹽埕墓地」、 戰後的「台南市第一公墓」等稱呼。 南郊墓地屬於台南台地南方櫻丘沙丘群的一部分地形, 丘巒疊翠、視野廣闊,有竹溪河谷蜿蜒流經。 即使是今日,依然能清楚體會李仙得所說的土塚、坡面 與峽丘是什麼樣子。 傳統習俗中,興建墳墓得審慎擇址 […]
「南山公墓」百年以前,這片墓地的範圍更廣大,俗稱「鬼仔山」, 也有轉寫為「桂子山」、「魁斗山」等詞,還有統稱「大南門郊外墓地」、 「南郊」,日治時期的「桶盤淺及鹽埕墓地」、 戰後的「台南市第一公墓」等稱呼。 南郊墓地屬於台南台地南方櫻丘沙丘群的一部分地形, 丘巒疊翠、視野廣闊,有竹溪河谷蜿蜒流經。 即使是今日,依然能清楚體會李仙得所說的土塚、坡面 與峽丘是什麼樣子。 傳統習俗中,興建墳墓得審慎擇址 […]
「南山公墓」百年以前,這片墓地的範圍更廣大,俗稱「鬼仔山」, 也有轉寫為「桂子山」、「魁斗山」等詞,還有統稱「大南門郊外墓地」、 「南郊」,日治時期的「桶盤淺及鹽埕墓地」、 戰後的「台南市第一公墓」等稱呼。 南郊墓地屬於台南台地南方櫻丘沙丘群的一部分地形, 丘巒疊翠、視野廣闊,有竹溪河谷蜿蜒流經。 即使是今日,依然能清楚體會李仙得所說的土塚、坡面 與峽丘是什麼樣子。 傳統習俗中,興建墳墓得審慎擇址 […]
過去南山公墓的面積遠大於今日,在台南府城的城牆外即是墓葬區, 百年間隨著都市不斷擴張,縮減至目前樣貌。 早在17世紀中期,鄭軍的諮議參軍陳永華就在「鬼仔埔」興建 「先師聖廟」,也就是台南孔廟。 「鬼仔埔」這個古地名,隱約透露了今日府前路一帶最早可能也是 南郊墓地的一部分,之後才轉變為城內市街。 隨著都市發展與市民人口成長,府城市街也往南擴張。 18世紀,府城的城牆就已蓋到離孔廟更南邊的位置; 而1 […]
南山公墓被稱為台灣最早的墓葬群,最早可追溯至南明(1624) 的曾振暘墓,更是許多歷史名人的安眠之地,例如清代進士施瓊芳、 白色恐怖受難者施水環以及傳教士巴克禮等人, 墓園內也保存了難得的裝飾藝術及花磚。 南山公墓對台南人十分重要,過去幾乎十個台南人就有九個半葬於此地, 甚至許多往中北部發展的家族,例如:台北大稻埕許姓家族及開發彰化平原 的吳郡山家族祖先也在此安眠。 過去南山公墓的面積遠大於今日, […]
最早出現喜樹地名,是《鳳山縣志》,在《鳳山縣志》中記載, 「喜樹仔渡:屬永寧里,小船濟人。」、「喜樹仔橋:屬永寧里, 架木為之,由陸路往七鯤身經此。」 喜樹聚落在清領時期的記載為喜樹仔保三甲, 1905年前已出現喜樹庄的名稱, 這個時期的喜樹產業以鹽業、養殖為主, 養殖業本來就是喜樹聚落的傳統產業, 而鹽業則是傳統產業走向工業化的過渡期。 與喜樹緊鄰的灣裡是典型的移民社會, 先民多自福建渡海而來, […]
新營過去為洪雅族哆囉嘓社的生活區域, 明鄭時期曾屯營於於現今鹽水區舊營里設鎮屯田,後來向東發展, 約在今日新營東邊的「中營里」一帶,新設屯營, 而以「新營」為名。 清康熙年間屬於諸羅縣大奎壁庄, 乾隆中葉以後改隸屬嘉義縣太子宮保,少部分則隸屬於鐵線橋保。 新營在日治初期仍為小村庄,遠不如西邊的鹽水港(今鹽水區) 及東邊─有平原及山產之利的店仔口(今白河區)繁榮。 但日治時期1908年全線完成的縱貫 […]
新營過去為洪雅族哆囉嘓社的生活區域, 明鄭時期曾屯營於於現今鹽水區舊營里設鎮屯田, 後來向東發展,約在今日新營東邊的「中營里」一帶, 新設屯營,而以「新營」為名。 清康熙年間屬於諸羅縣大奎壁庄,乾隆中葉以後改隸屬 嘉義縣太子宮保,少部分則隸屬於鐵線橋保。 新營在日治初期仍為小村庄,遠不如西邊的鹽水港(今鹽水區) 及東邊─有平原及山產之利的店仔口(今白河區)繁榮。 但日治時期1908年全線完成的縱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