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泉州(八三) 石井 東安下 古民居建築
泉州名山多石刻,清源山如此、九日山如此,遠在南安石井的楊子山亦如此。 史料記載,泉州最早的書院就在楊子山,現在仍留有遺址。 楊子山雖小,但在 大海之濱,楊子山也堪稱奇秀。 楊山村位于石井鎮政府駐地西5.2公里处,位于楊子山下,故以山得名。 東安下、垵園、下園、錦堂等4個自然村组成,聚落分布在楊子山南麓丘陵谷地之上。 歷代以来楊山就是人文薈萃之鄉,世稱“書香門第”。 明正德年間,東安 […]
泉州名山多石刻,清源山如此、九日山如此,遠在南安石井的楊子山亦如此。 史料記載,泉州最早的書院就在楊子山,現在仍留有遺址。 楊子山雖小,但在 大海之濱,楊子山也堪稱奇秀。 楊山村位于石井鎮政府駐地西5.2公里处,位于楊子山下,故以山得名。 東安下、垵園、下園、錦堂等4個自然村组成,聚落分布在楊子山南麓丘陵谷地之上。 歷代以来楊山就是人文薈萃之鄉,世稱“書香門第”。 明正德年間,東安 […]
「南安縣志」卷之二十九「人物志之五」有記載:黃鉞,字國威,別號石崖。 四十五都東安下人,以「易經」登正德丁卯(二年,西元一五零七年)賢書。辛末(正德六年), 大主考病,失其卷,特薦欽賜進士出身。 假歸不仕,講學蔡文莊(即晉江人蔡清,明代之福建大儒,清代時配饗文廟)之門。 以文行教授後生,為東南弟子師。自是海濱數十里尚清修實踐之學,人才輩出。 若清水岩會中鄭普、李文纘、吳復清、許拱皆從之。 孫華 […]
楊山村位于石井鎮政府駐地西5.2公里处,位于楊子山下,故以山得名。 1958年由院前劃出自立楊山大隊,1984年為楊山村委会,村委會設在東安下。 由東安下、垵園、下園、錦堂等4個自然村组成,聚落分布在楊子山南麓丘陵谷地之上。 歷代以来楊山就是人文薈萃之鄉,世稱“書香門第”。 明正德年間,東安下二世祖黄钺,欽赐進士第二名,终生居楊子山書院執教授徒, 其門生诸多,名人遍布東南濱海,故稱“東南弟子師 […]
泉州名山多石刻,清源山如此、九日山如此,遠在南安石井的楊子山亦如此。 史料記載,泉州最早的書院就在楊子山,現在仍留有遺址。楊子山雖小,但在 大海之濱,楊子山也堪稱奇秀。 楊山村位于石井鎮政府駐地西5.2公里处,位于楊子山下,故以山得名。 1958年由院前劃出自立楊山大隊,1984年為楊山村委会,村委會設在東安下。 由東安下、垵園、下園、錦堂等4個自然村组成,聚落分布在楊子山南麓丘陵谷地之上。 […]
福建是吳姓分布較多的地區,主要分布於崇安、建陽、浦城、福州、連江、莆田、泉州、 惠安、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同安、廈門、漳州、雲霄、龍岩、寧化、連城、上杭等縣市 。 南北朝至德三年(583),豐州刺史章大寶謀反,吳惠覺平叛有功,授豐州刺吏。 唐開元十二年(724),河南光州固始人吳圖元,以治書禦史奉命都統節製經略閩疆。 先住福州古橋頭,反又遷居尤溪,子孫又分衍大田、漳平、安溪等地。 […]
一座中古時代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現存古代最長的海港石橋, 有對聯稱頌此橋之歷史地位— 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 它就是安平橋,是先人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泉州歷史繁華和閩南先輩打拼精神的見證。 安平橋位於晉江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安海古時稱為安平道,安平橋之名由此而來。 因橋長約5華里,又俗稱五里橋。它屬於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是南 […]
安海鎮在唐、宋以來就是一個繁華的商貿集散地。 《安海志·卷一沿革》記載:安海市。其港通天下商船,賈胡與居民互市。 宋元祐二年丁卯(1087),泉州府設市舶局。客舟自海到者,州遣吏榷稅於此,號曰石井津。南宋建炎四年庚戍(1130), 因東西兩市競利相戕,榷稅吏不能制,州請於朝,乃創石井鎮。朱熹之父朱松為鎮官,此乃安海建制之始。 明朝以降安海港及安海商埠進入繁華的全盛時期。 出現安平之俗好行賈……浮大 […]
《安海志·卷一沿革》記載:安海市。其港通天下商船,賈胡與居民互市。 宋元祐二年丁卯(1087),泉州府設市舶局。客舟自海到者,州遣吏榷稅於此,號曰石井津。 南宋建炎四年庚戍(1130),因東西兩市競利相戕,榷稅吏不能制,州請於朝,乃創石井鎮。 朱熹之父朱松為鎮官,此乃安海建制之始。 明朝以降安海港及安海商埠進入繁華的全盛時期。 安海為文明古鎮,孕育過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 如宋朝被封為開國侯的軍事家 […]
安海鎮在唐、宋以來就是一個繁華的商貿集散地。《安海志·卷一沿革》記載: 安海市。其港通天下商船,賈胡與居民互市。宋元祐二年丁卯(1087),泉州府設市舶局。 客舟自海到者,州遣吏榷稅於此,號曰石井津。南宋建炎四年庚戍(1130),因東西兩市競利 相戕,榷稅吏不能制,州請於朝,乃創石井鎮。朱熹之父朱松為鎮官,此乃安海建制之始。 明朝以降安海港及安海商埠進入繁華的全盛時期。 出現了安平之俗好行賈……浮 […]
石井書院位於安海鎮,始建於南宋嘉定四年(1211)。 清道光《晉江縣誌》載曰: 石井書院,在府城西南安平鎮,名鼇頭精舍。宋紹興初,吏部郎朱松嘗為鎮官與士人講學,後其子朱熹官同安, 至鎮訪父,時與父客耆士論說經義,鎮人益勤於學。嘉定四年,鎮官游絳白郡守鄒應龍,建書院於鎮西, 如州、縣學之制,命通判朱在(在,文公子)董其事。建大成殿、尊德堂,立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齋, 繪二先生像于尊德堂,異室而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