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 湖底 草山行館
草山行館原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招待所,是1920年為了當時為皇太子的裕仁天皇至台灣視察時所蓋的。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此行館變成為了當時的總統官邸,也成為台灣的第一個總統官邸。蔣中正及其夫人在1950年士林官邸完工後便搬離了草山行館,而行館亦改名為「後山官邸」。 台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在2002年12月19日將草山行館登記為歷史建築,並將其定名為「草山行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 […]
草山行館原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招待所,是1920年為了當時為皇太子的裕仁天皇至台灣視察時所蓋的。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此行館變成為了當時的總統官邸,也成為台灣的第一個總統官邸。蔣中正及其夫人在1950年士林官邸完工後便搬離了草山行館,而行館亦改名為「後山官邸」。 台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在2002年12月19日將草山行館登記為歷史建築,並將其定名為「草山行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 […]
日治初期台南地區缺乏廣闊的公共聚會場所,明治四十一年(1908)地方官民集資成立民間組織「社團法人台南公館」,擇定吳園建館。明治四十三年(1910) 9月興工,次年二月落成,為當時台灣第一座具公共集會功能的現代建築物。 1923年,台南公館更名「台南公會堂」,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改稱「中山堂」,後在此設立「台南社教館」,並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 指定為台南市市定古蹟。 公會堂現稱為「吳園藝文館」, […]
日治初期基於建立完整的氣象觀測網,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7月12日臺灣總督府制定5個測候所 (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之地點與名稱,「台南測候所」與其他4所同時成立,並於1897年開工,而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4月下旬全部竣工。 台南測候所亦為當時所興建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等 5 處測候所中僅存的一棟。 測候所建築基本是以機能為主要考慮的建築物,因而在式樣造型上及空間上主要是 […]
日治初期(1896),台灣總督府發布律令第一號「台灣總督府法院條例」調整法院組織,同年7月15日台南地方法院等13座地方法院即依該條例正式成立。當時規定,本院除管轄約當今台南地區的司法案件外,亦有權管轄當時三縣一廳中的台南縣及澎湖島廳內的涉外事件。 1898年7月19日總督府改正「臺灣總督府法院條例」後,將全台地方法院整併為台北地方法院、台中地方法院及本院共三座,其中本院下轄嘉義、鳳山、澎湖等出張 […]
台南原山林事務所興建於大正十四年(1925),為日治時期的建築,座南朝北,矩形平面,二層樓高,自外部看來應屬混凝土加強磚造,表面洗石子處理基座、紅磚牆身、屋頂三部份所構成,一樓為平拱窗,二樓改採圓拱窗。 山林事務所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民國九十二年(2003)5月13日公告為臺南市的市定古蹟。 日治時期,這裡是負責管理臺南地區山林的部門。古蹟修復後曾作為餐廳與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 自2011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