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內湖庄役場 會議室
內湖在日治大正9年(1920)設庄,隸屬台北州七星郡管轄。乃建立庄役場,戰後改為鄉公所。 1935年前後建造庄役場的會議室,採用當時流行的建築式樣,至今保存尚稱完整。 這座會議室座落在內湖老街核心地區,高大的屋頂及入口立面, 長期以來已經成為內湖民眾記憶中的一部分,在近代急速的都市發展過程裡,具有重要的意義。 清末,內湖莊屬淡水廳。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1898年,內湖莊屬臺北縣士林辨務署管轄 […]
內湖在日治大正9年(1920)設庄,隸屬台北州七星郡管轄。乃建立庄役場,戰後改為鄉公所。 1935年前後建造庄役場的會議室,採用當時流行的建築式樣,至今保存尚稱完整。 這座會議室座落在內湖老街核心地區,高大的屋頂及入口立面, 長期以來已經成為內湖民眾記憶中的一部分,在近代急速的都市發展過程裡,具有重要的意義。 清末,內湖莊屬淡水廳。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1898年,內湖莊屬臺北縣士林辨務署管轄 […]
陽明山公園因開闢時間的先後,分為前山及後山公園。 前山公園開闢較早,設備也比較齊全,其範圍以現臺汽車站為起點,其周邊的地區, 包括兩座男、女大眾室內溫泉池,有著荷花和蓮花點綴的陽明湖、和籃球場、游泳池、 溜冰場及一小型停車場,公園內還有溫泉池。 陽明山舊稱草山,其溫泉的發現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 因草山豐富的溫泉資源,殖民政府積極開發,使得草山地區逐漸成為北台灣主要的觀光勝地。 從草山 […]
南港瓶蓋工廠全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位於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 工廠原以製造各種高低壓瓶蓋、螺口鋁蓋及塑膠木栓蓋,供應公賣局所屬14家酒廠包裝各種瓶蓋、 軟木栓為主要業務。但2004年起即停止生產。 停產後曾配合台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推動計畫作為展覽、音樂季、拍片場地。 2013年預定配合臺北市南港區第三期市地重劃區拆除。 前身為日治時期之民營「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所屬工廠,是1943 […]
大同發跡於日治時期,其前身為林尚志及其合夥人在1918年創立的「協志商號」,以營造業起家; 後投入重機械領域,並於1930年成立「大同鐵工廠」,總部位於今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主要項目 為製造維修鐵道車輛。 淡水線鐵路曾有一條支線從圓山站延伸至大同廠區,便利工廠物品的運輸。 1942年,林尚志獨子林挺生接任董事長,建立大同學校(今大同大學及私立大同高級中學)。 光復後(1949),跨入家電業及重電 […]
建成町為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在城外大稻埕上、下奎府町之間。 該町因為有建成街和建成後街而得名 。其範圍約為今大同區的長安西路、華陰街、太原路等等。 位於台北市市中心,是當時台北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行政區。 即一般所謂的後車站….. 介於大稻埕與城內之間,曾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奇武卒社散居的地方, 自從劉銘傳鐵路的南北路線在此交會,日治時期縱貫鐵路的開通,台灣人與日本 […]
台北市舊衛生局的建築位於長安西路與捷運淡水線的交點,其整座建築外觀頗具歐風的特色, 該建築在日治時期原為職業介紹所, 當時職業介紹所的出現,肇因於1920年代初期的社會因素, 因為日治初期台北市人口急速增加,市政當局擬定可以容納60萬人口的都市計畫, 不過當時適逢歐戰結束,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台灣也受到了波及,民間投資意願降低, 殖民政府的建設腳步也緩和下來,總督府為了重振經濟,加強了社會改良事業。 […]
館前路一帶在日治早期稱作府後街; 大正十一年(1922) 台北市町名改正時命名為表町,館前路在當時也就稱為「表町通」。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是台北市市定古蹟,位於台北市中心的 館前路與襄陽路的交口路口上。 (國立台灣博物館整修期間) 該地段擁有許多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金融機構舊址,而該建築為最古樸的一棟。 日治時期,該集團已成為當時北台灣的最大株式會社(即股份公司)。 三井物產不但與日本三菱商事及藤 […]
重慶南路清代時稱為「府前街」,日治時期稱「本町通」(本町通り)。 沿路座落許多中央行政機構,其中一段與凱達格蘭大道所交之丁字路口便是總統府, 其他如法務部、最高行政法院、司法院。在一段有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以及許多書店聚集,故重慶南路一段有「重慶南路書市」之稱 ; 二段則有總統官邸、郵政博物館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二分局, 三段有中正橋,橋下有自強市場,市場對面為舊貨街。 此 […]
捷運台大醫院車站位於公園路下方,襄陽路口與常德街口間;車站代碼為R12。 站名取自所在地東邊的「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東側的出口即是台大醫院舊館 …… 台大醫院舊館在台北市常德街1號,創建於1895年,院址初設於台北市大稻埕, 1898年遷至現址,現稱西院址或舊大樓,仍然擔負著醫院門診的服務運作。 起初隸屬於總督府大日本台灣病院,後改隸台北州廳改為台北病院,為木造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