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建築
自來水園區 量水室 觀音山蓄水池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 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日人據臺之初,以此為基礎,展開自來水設施之規劃。 1896年臺灣總督府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 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1907 依巴爾頓先生之建 […]
再訪— 自來水博物館 (水源地唧筒室)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建於日治時期明治四十一年(1908), 歷史將近百年, 民國82年被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89年成立自來水博物館,對外開放。 開放參觀後,這棟充滿巴洛克風格的西洋古建築迅速受到遊客的矚目,成為婚紗攝影的 熱門取景點。 台北市最早的公共給水設施可追溯自光緒十一年(1885),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城內 的開鑿深井取水, 以供應當時城內用水之需,但規模及 […]
等待重生 杏花閣大酒家
大稻埕海關博物館前館長葉倫會表示,民國40幾年,外縣市的人若想進入北市,只有靠中興橋; 過橋後一定會經過延平北路,造就當地的商業繁榮,酒家也應運而生。 除了黑美人,東雲閣、五月花、美人座、月世界、白玉樓、滿翠樓、杏花閣也都很有名。 早期酒家只有具身分地位的人才進得去,是當時重要的交際場合。 台灣區製茶公會前理事長黃正敏回憶,當年進黑美人大酒家至少要點一桌菜,且一定有「螺肉蒜火鍋」等酒家菜, 每個客 […]
霧峰 萊園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櫟社是一個遺民團體,雖受日人統治,仍然志節凜然,淬礪品德,從事漢學研究、提倡詩學, 宣揚我國固有文化,也顯現該社當時為反抗惡劣環境的書生本色。 台中的櫟社發源地霧峰林家,現在萊園中還有一座「櫟社二十年題名牌」為其相關遺跡, 該社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霧峰林家的林俊堂(癡仙)首倡,初由林癡仙及其侄林南強與賴悔之結詩社,取名為「櫟」, 嗣後有蔡啟運、陳滄玉、呂厚菴、陳槐庭、陳基六等人響應,每年於 […]
台中文創園區 (原 台中酒工場)
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前身為公賣局第五酒廠的台中舊酒廠,因都市發展及環保考量遷往台中工業區。 園區座落於台中市後火車站附近,佔地5.6公頃,目前國內現存五大酒廠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為行政院文建會)所推動之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原為台灣菸酒公賣局第五酒廠, 又稱台中舊酒廠。 其前身創立於日治時代的1916年,初為民營的「大正製酒株式會社」, 因日本政府在1922年實施酒類專賣 […]
新竹 松嶺 御露營紀念詩碑
新竹市成德高中原址為新竹神社境內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牛埔山御露營記念碑所在地。 1966年設立「新竹縣立第一中學新竹市分部」,共八班,暫借東門國小,新竹孔廟及新竹體育場等地上課。 1967年於現址客雅山嶺闢地興建校舍,並敦聘分部主任鄭際唐先生負責獨立創部事宜。 1968年奉准獨立為「新竹縣立第四初級中學」簡稱「新竹四中」,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方案, 改為「新竹縣立成德國民中學」, 1 […]
新竹街道歷史建築 再一章
明治三十四年(1901),由於北門金德美商號大火沿燒,使得北門城付之一炬。 明治三十五年(1902),因為興建火車站站前大路,將東門與南門間部分城牆拆除,爾後隔年陸續拆城設路,也拆毀西門、 南門及其間的城牆,並將城牆舊材轉用為公共建築設施與兵營的建材。 自1905年開始,新竹市街就著手整體「市區改正」 的近代化計畫,包含衛生改善、街道計畫和公共建設。 將市街範圍由清末舊城向城外擴張,部分街道仍沿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