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 水道頭文化園區
日文稱為「水道頭」的自來水廠,有取水井、沈澱、過濾、消毒等設施,為當時最完善的設計, 處理好的水以幫浦打上水塔後送到每一住家,被稱為「水道水」,亦即今日所謂自來水。 該設施再供應北港居民飲水達一甲子以上,於1997年停用。 北港自來水廠內,重要建築包括有水塔與辦公處, 水塔分三層,三樓是圓柱體,上層為圓柱鋼筋混凝土蓄水塔,設有維修用護欄,中、下層十角形構造物, 每面開半圓拱形門窗,做為辦事處、會議 […]
日文稱為「水道頭」的自來水廠,有取水井、沈澱、過濾、消毒等設施,為當時最完善的設計, 處理好的水以幫浦打上水塔後送到每一住家,被稱為「水道水」,亦即今日所謂自來水。 該設施再供應北港居民飲水達一甲子以上,於1997年停用。 北港自來水廠內,重要建築包括有水塔與辦公處, 水塔分三層,三樓是圓柱體,上層為圓柱鋼筋混凝土蓄水塔,設有維修用護欄,中、下層十角形構造物, 每面開半圓拱形門窗,做為辦事處、會議 […]
雲林縣境內有許多從日治時期留存至今的戲院, 其中在北港四大戲院中,除了國賓戲院、振興戲院係戰後新築或改裝外, 其餘兩家如大復戲院、北港劇場都屬日治時期的老戲院,只是如今率皆歇業或作其他之用。 1917年開幕的大復戲院(位於今之博愛路155號),觀眾席有上下二層,今之居民慣稱「舊戲園」, 也就是北港最早的戲院,日治時期正式名稱為「北港座」,然而當時的片源量小而不穩定,所以得混搭新(話)劇, 布袋 […]
斗南鎮早自明鄭開台時就已開始,清治後漢人陸續移居,乾隆年間逐年市街。 是雲林地方最早開發地方。康熙四十九年周元文重修台灣府志已有「他里霧社」的記載。 日治初期置他里霧支廳,之後公佈街庄長設置規定, 本地及虎尾惠來厝、過溪仔等地區劃分為他里霧、林子、大東,隸屬斗六廳, 各區置庄長處理基層行政事務,後經地方制度修改,廢斗六廳,改屬嘉義廳。 1909 年二月一日管制改正,他里霧、林子、大東三區合併改稱他 […]
虎尾營運所前身為虎尾鎮公所自來水廠,創設於昭和五年(1930) , 為配合市區繁榮及工商業機關團體之需求,陸續興建虎尾淨水場、平和淨水場、 惠來加壓站、興中加壓站、中科園區加壓站, 以供應大虎尾地區用水。 民國64年7月1日併入台灣省自來水公司隸屬於第五區管理處虎尾營運所, 並於105年5月1日合併土庫營運所後改制為虎尾服務所, 供水轄區由虎尾鎮擴及至土庫鎮、褒忠鄉、東勢鄉、台西鄉等鄉鎮。 […]
西螺戲院興建於1940年,為當時西螺旺族林廣合家族所合資興建,在地方上相當著名, 與附近商家形成繁華商場,有西螺西門町之稱。 二十年前戲院歇業,但優美的建築依然保存完好至今。 戲院建築本身為巴洛克風格的山牆,內部空間格局對稱完整, 樓梯分居兩旁連接至二樓,一樓為舞臺及觀眾席,舞臺左右側配置著檜木夾層的工作空間, 二樓為觀眾席及放映室,內部陳設至今不變。 經螺陽文教基金會與戲院所有人溝通 […]
荒廢遺棄多時的「南郭郡守官舍群」,興建於大正九年 (1920) , 彰化縣長和相關首長曾經居住在此,官員相繼搬離後,佔地1450多坪的老宿舍, 只有二戶人家,因為隱身巷弄間,而無人聞問; 南郭國小的師生就在一堂「社區走讀」課程中,走入這老屋子的世界…… 孩子們透過課程設計,請來了文史工作者擔任導覽, 學生自發性深度訪談現住戶與當地居民, 慢慢挖掘出有關於「南郭郡守官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TNU),簡稱師大、台師大, 是一所位于台北市的師範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1922年創立的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 光復後原地創立台灣省立師範學院,當時為台灣四大學府之一。 大正十一年肇建於臺北,時名曰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 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創立于1922年,1926年改稱為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 […]
如同任何一所殖民大學一般,臺大的校園風格根基於殖民者的思維以及文化。 創立於1928年的帝大校園從校園空間配置到建築設計風格,都是當時日本建築師在明治維新後, 所受的西化訓練與對臺灣的文化橫向移植之具體再現。 而此一歐式風格也成為現今臺大校園風格中, 最具有歷史傳統的特色,並延續至今…….. 若要分析臺大的建築風格傳統,日治時期完成的椰林大道兩側建築是最具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