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高雄州 第三公學校
三民國小創設於大正十年,也就是日治時期1921年七月一日 , 最初以三山國王廟為校址,稱為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大正十三年〈1924〉,高雄第一公學校內惟分校及第二公學校三塊厝分校併入本校, 學童激增,原借廟舍不敷應用,乃遷至建國三路現址。 昭和12年〈1937〉改名旭公學校。昭和十六年〈1941〉又改名旭國民學校。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1945〉日本戰敗投降,本省光復,十二月奉令易名為高雄市 […]
三民國小創設於大正十年,也就是日治時期1921年七月一日 , 最初以三山國王廟為校址,稱為高雄州第三公學校。 大正十三年〈1924〉,高雄第一公學校內惟分校及第二公學校三塊厝分校併入本校, 學童激增,原借廟舍不敷應用,乃遷至建國三路現址。 昭和12年〈1937〉改名旭公學校。昭和十六年〈1941〉又改名旭國民學校。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1945〉日本戰敗投降,本省光復,十二月奉令易名為高雄市 […]
九曲堂車站位於高雄市大樹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的鐵路車站, 亦為過去臺灣糖業鐵路旗尾線的起點站。 九曲堂車站外,短短的綠廊道上, 有著修建高屏舊鐵橋的總工程師飯田豐二的紀念碑。 對面則是日治時期鳳梨加工廠會社遺蹟的「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 在當時,這裡可是台灣鳳梨罐頭最主要的加工產地,沿途而來,依舊能看到遍野的鳳梨田。 日治時代,大樹因土壤適合栽種鳳梨,而由夏威夷引進鳳梨育苗栽種, […]
九曲堂車站位於高雄市大樹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的鐵路車站, 亦為過去臺灣糖業鐵路旗尾線的起點站。 九曲堂車站外,短短的綠廊道上,有著修建高屏舊鐵橋的「飯田豐二的紀念碑」。 飯田豐二是修建高屏舊鐵橋的總工程師,因為負責盡職感染瘧疾,年僅四十歲便病逝, 死後他的好友為他建了紀念碑,舊鐵橋成為當時南北貨運的重要要道,讓當時的人不需再冒生命危險渡河, 對高屏日後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而據說, […]
說起香蕉,人們總想到旗山; 香蕉的故鄉其實是在溪州,但溪州卻逐漸被人遺忘。 旗山居北回歸線以南,氣候屬低緯熱帶季風區,夏季迎風多雨,冬季背風乾涼, 地理位置居於內門丘陵與屏東平原接壤的山麓地帶; 溪州地區(大山、上洲、鯤洲、中洲、南洲、新光、南勝、中寮等)位於旗山南側要道上, 其地形則屬於河階平原與山區丘陵。 明鄭時期與清初,原居於路竹、茄萣一帶的平埔族人進入溪州地區(頂社)墾居, […]
今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其址原為射擊場,後於日大正2年(1913)搬遷至北區, 該址於日大正12年(1923)改設「台南州立農事試驗場」。 光復後民國35年(1946)易名作「台南縣立農事試驗場」,翌年(1947)再更名為「台南縣立農林總場」, 復又於民國39年(1950)改稱「台灣省台南區農林改良場」,隸屬省政府農林廳, 迄民國47年(1958)始更名為「台灣省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民國65年(19 […]
大正九年 (1920) 四月二十八日創定名為有限責任鹽水港信用組合。 昭和五年 (1930) 奉准將組合改為保證責任鹽水港信用購買利用組合。 1944年奉令改稱為鹽水街農業會。 民國35年十一月改組劃分為鹽水鎮信用合作社及鹽水鎮農會。 民國38年奉令將鹽水鎮信用合作社與鹽水鎮農會合併為鹽水鎮農會。 番子厝即今之歡雅里…….. 乾隆十六年知縣周芬斗設鹽水港南急水下溪渡口 […]
後壁位於八掌溪南方二公里處。全境大多屬嘉南平原。 北和西隔著八掌溪與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為界,東接白河,東南鄰東山,南與新營毗連。 全區共有二十二個村,較主要的部落有下茄苳、上茄苳、後壁寮、菁寮、長短樹、安溪寮和本協等。 菁寮—今分為菁豐、嵌頂、後廓、菁寮、墨林等村,昔時為苳菁之產地。 安溪寮則分成三村,分別為頂安村、長安村、福安村…… 戲院外觀為牛軛型,房身為 […]
嘉義舊監獄創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大正十一年(1922)竣工啟用, 當時稱為臺南監獄嘉義支監,大正十三年(1924)改稱為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稱為第三監獄第一分監,民國三十六年改稱為臺灣嘉義監獄。 民國八十三年三月嘉義監獄搬遷至鹿草鄉新設建築, 原地之舊監改設為嘉義監獄嘉義分監, 此後逐漸減少收容受刑人的數量,直至目前為止完全沒有受刑人收容於此。 嘉 […]
過溝在早年是一片曠野肥沃的土地,未有村庄和住戶,在此以西約一公餘里處,掌潭庄先有了居民。 由於掌潭一帶近海,早年又缺乏水源灌溉鹽分嚴重,耕作困難,於是掌潭人氏,得跨越一條約四十餘公尺的河溝 ( 現過溝橋至建安橋之間)(土名溪仔底)的溝渠來此開墾耕作。 依據老一輩傳言,「溪仔底」在清朝早期是一處四十餘公尺寬闊的河溝, 每當漲潮之時,可由外海直接行駛帆船帶送貨物經由本地送至今東石西崙商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