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寮 赤崁 張簡古厝 (一)
張簡家族為大寮第一家族,當地姓張簡的民眾相當多, 據說大寮張姓、簡姓、以及張簡姓氏都有親戚關係。 傳說昔日有位孤兒名為簡潤德,肩挑家當到處流浪,有天在夢裡見到仙人告訴他: 「一直往南走,當繩子斷了時,那兒就是你發達的地方。」 簡潤德在一個雷雨交加,閃電不停的黃昏裡,在富商張進興員外家的屋簷下躲雨,好心的員外留他過夜。 簡潤德第二天準備答謝後離開,員外見他彬彬有禮,想留他下來, […]
張簡家族為大寮第一家族,當地姓張簡的民眾相當多, 據說大寮張姓、簡姓、以及張簡姓氏都有親戚關係。 傳說昔日有位孤兒名為簡潤德,肩挑家當到處流浪,有天在夢裡見到仙人告訴他: 「一直往南走,當繩子斷了時,那兒就是你發達的地方。」 簡潤德在一個雷雨交加,閃電不停的黃昏裡,在富商張進興員外家的屋簷下躲雨,好心的員外留他過夜。 簡潤德第二天準備答謝後離開,員外見他彬彬有禮,想留他下來, […]
里港舊稱「阿里港」。清康熙年間,一姓氏不詳而名阿里者,在下淡水溪畔販賣冷食,是此地最早的移民記載。 康熙末年,總兵藍廷珍及其族弟藍鼎元奉命平定朱一貴事件後,其麾下數百名士兵卻不願離開,藍鼎元長子藍雲錦 亦留在阿里港從事開墾;雍正年間亦有藍仲觀、莊鄉生等人率族人來此開墾,因而逐漸形成聚落。 根據伊能嘉矩的考據 : 阿里港街,在港西上里港的西部,清康熙五十年代閩人開之。 乾隆年間已有「阿里港街」之 […]
麟洛與竹田、萬巒、內埔三鄉同時開墾,清康熙年間即1698年前後,廣東省嘉應州徐俊良來此一帶開墾, 傳說在開設水圳時發現許多大龜,所謂「有龜必有麟」乃象徵「麟趾呈祥」之兆,就取地名為「麟落莊」, 後來改稱為「麟洛」。 依據「台灣省通誌」鄉鎮疆域沿革表所列麟洛於清代時 , 為鳳山縣港西里玲珞庄, 而麟洛鄉是包含潭底莊、玲珞庄、竹崎下等。 這麟洛之名極有可能即是由玲珞演變而來 …… […]
麟洛鄉早期為平埔族聚居地,麟洛鄉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98) 前後,嘉應州縣人〈今蕉嶺縣〉徐俊良先賢, 來台暫住濫庄〈今萬丹四維村〉沿玲珞溪捕魚,見一大片叢林平原,返家後回鄉招募徐氏同宗渡海前來開拓, 徐俊良先賢於開水圳時發現大龜,依地理師稱:「出現大龜之處必有麒麟,」 遂將彼等聚居地稱之為麟洛庄;亦稱麟樂庄〈今之街仔巷〉。 然依據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之「台灣省通誌」鄉鎮疆域沿革表所列麟洛於清代為 […]
水底寮自清初已見拓植,開拓此地的有陳家、梁家、趙家等家族,古厝群,即由這些家族先祖所建年代, 從七、八十年代到一百餘年不等。 透過古厝巡禮,我們不僅可欣賞到民間工藝的豐富性,更可發掘其時代背景、 自然條件、人文環境、社會文化、構造方法、材料應用…等。 水底寮,原寫為水底藔,是屏東縣枋寮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枋寮中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太源村西南端、東海村東南端、天時村西半部、地 […]
南州鄉舊名「溪州」,因鄉內有溪洲溪流過而得名。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將此地劃入「林邊庄」, 由高雄州東港郡管轄。戰後初期為高雄縣林邊鄉的一部分,1950年改隸屏東縣。1951年3月奉准自林邊鄉分出, 設立「溪州鄉」。 然而因台灣各地以「溪州」為名的地方很多,為有所區別, 以此地位於台灣南部,並取「南州出賢人」之意,於1956年易名為「南州鄉」至今…… 壽元村村昔日為二 […]
張家古厝位於七塊村內與「旭昇居」後鄰,為旭昇居主人張朝輝的堂兄張國嘉故居, 張國嘉(1889-1964) 日治時期從事漢藥與雜貨買賣,亦曾出任地方保正、組合長多年, 敦實嚴謹,為地方人士所望重。 古厝建成於大正元年(1926),為單進多護龍三合院形制, 融入西方巴洛克式風格泥塑裝飾元素,為閩洋融合式建築。 正廳中央山牆上做「貝殼」泥塑,下做卷草泥塑中間崁「張」,以彰顯家風,簷牆上塑「燕翼貽謀」, […]
新園鄉烏龍、興龍、中洲、南龍四村古稱「烏龍庄」,日治時期就設置有「東港郡烏龍警察官吏派出所」, 民國卅四(1945) 年改名「東港區警察所烏龍派出所」,「烏龍派出所」自此沿用, 但響亮又好記的名稱卻在民國八十年戛然而止……. 據說是因為當時烏龍有「兩光」的負面感覺, 後來警界高層覺得不妥,改名為「興龍派出所」。 新園位於屏東縣的西端,隔著高屏溪與高雄縣的大寮、林園鄉為界 […]
烏龍村面積173.60公頃,主要農產品有稻米、香蕉、蔬菜等,本村盛產芹菜管,暢銷全省各地。 媽祖廟 (龍聖宮) 廟宇輝煌莊嚴,是村民信仰中心。 光復初期,戶政人員大多為大陸來台者擔任,一般不太懂台語, 據傳因較早來此地開發者為王姓宗族,所以,命名為王庄,後因諧音漸轉音成烏龍庄。 另一種說法相傳是當地居住了許多王姓人家,有位當地的耆老名叫『烏龍』,如要問何事皆說找烏龍, 所以該地久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