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二湖 陳家古厝 (穎川堂)
楊梅區南方與新竹縣湖口鄉交接之處,地處偏僻, 居民以務農維生且大多為客家人, 民風淳樸……….. 轄內有三湖、上湖、瑞原等三里並與楊梅派出所、富岡派出所臨界,主要道路有楊湖路、民富路、楊新路。 轄區內計有瑞原國中、瑞原國小、上湖國小等三所學校及三元宮、及法王寺寺廟兩座。 三湖里位於長岡嶺台地東半,從楊梅沿楊湖公路西行,由頭湖、二湖、三湖等 […]
楊梅區南方與新竹縣湖口鄉交接之處,地處偏僻, 居民以務農維生且大多為客家人, 民風淳樸……….. 轄內有三湖、上湖、瑞原等三里並與楊梅派出所、富岡派出所臨界,主要道路有楊湖路、民富路、楊新路。 轄區內計有瑞原國中、瑞原國小、上湖國小等三所學校及三元宮、及法王寺寺廟兩座。 三湖里位於長岡嶺台地東半,從楊梅沿楊湖公路西行,由頭湖、二湖、三湖等 […]
清末至日治初期,下陰影窩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下陰影窩庄」,隸屬於竹北二堡。 該庄西北邊與十五間庄為鄰,東北與番婆坟庄、員笨庄為鄰,東南邊為上陰影窩庄,西南邊為伯公崗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桃仔園廳。 明治三十六年(1903) ,改名桃園廳。明治四十二年(1909) 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 大正九年(1920) ,廢十二廳改 […]
新屋永興村現居住的葉姓客家族群始祖,最早起源於中國春秋時代( 前770 ), 當時河南南陽的沈諸梁公,因受封釆地於葉,他的後人就以葉為姓,並以他的故鄉南陽作為堂號, 從此葉姓人家就與南陽堂連成一體。 代代相傳,綿延不絕,隨著人口增加,時代動盪而不斷遷移,到第八十五代洙公 遷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起,始有比較完整的史料記載。 迨第一0一代代泰純公,再遷居廣東惠州府陸豐縣,到了第七代春日公於清雍正十三 […]
新屋開發較晚,一直到清雍正年間才有少數的漢人移民入墾,初期移民是以閩南人為主, 慢慢地才有客家人移居此地; 因此新屋靠海的村落是以閩人為主,而靠內地的台地則多以客籍為主。 但見眼前這座老屋,正是典型的客家傳統建築格局, 三合院式的「夥房屋」,一正身左右各一橫屋, 禾埕前設有一半月型風水池。 古厝正身與護龍屋頂皆裝飾有古樸的泥塑, 是新屋少見且保留完整之三合院建築。 此宅建築 […]
笨仔港和永安漁港(崁頂厝港)同為泉州人始拓,惟現居十之八九為客家人。 客家人對地名起源另持一說: 據說某年港邊湧入大批鯊魚,驅之不散,補之不竭,大獲魚利, 因稱鯊魚為笨仔魚,捕魚之港為笨港。 客家人所指的笨仔鯊乃學名紅肉雙絞的鯊魚,為本省共通性之魚產, 腐食性或魚食性,常在河口棲息,淡水河口,社子溪口外海,就是此鯊魚之主要覓食區。 紅肉雙髻鮫,製成魚漿,是做魚丸的好材料,早期是桃竹苗沿海重要魚產, […]
新屋地區的開發史,據縣誌記載,應追溯康熙40年(1701),由化番衛阿貴首先開墾。 至康熙58年有泉州人連蔡盛等至此開墾,並與附近番社交易,日漸形成熱鬧街道。 日後廣東陸豐人徐立鵬、徐理壽、徐錦宗、黃君泰、黃海元、張阿春等人,在開墾竹北二堡時,新屋區即屬此轄區。 之後,廣東鎮平人巫廷政,福建同安人曾國詰、歐天送,南安人曾六,惠安人楊夢樵等陸續開墾崁頭厝(今永安里)、 蠔殼港(後改蚵殼港,今屬蚵間里 […]
「新屋」這個地名,與范姜古厝有很淵厚的關係。 這件取名故事該從清朝早期說起。 清初,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都崙嶺鄉,有位寡婦雷氏,因夫婿范集景早逝,無力撫斧孤子范文質,只好再嫁姜同英。 范文質在姜家長大,深感繼父撫養之恩,成家後,擬將自己的五個兒子冠以姜姓, 但不知三個姓姜,二個姓范好;還是二個姓姜,三個姓范好? 最後乾脆五子全部冠上范姜複姓,在百家姓外自創一姓。 二百六十多年前,即乾隆初 […]
清雍正三年(1726)福建人郭 光天從原籍渡海巡遊台灣北部,他返回福建後就呈請福建總督開墾本區, 福建總督後命海防同知伊士良率兵106人,在清雍正六年(1728)渡海從今許厝港登路,芝葩社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招撫與開發。 郭光天首先在今圳頭村後館(舊名圳股頭)設館,以圳股頭為中心開始了芝葩社的開墾史。 郭光天先後大規模的進行開發,他開墾的範圍非常廣,包含清代桃園芝葩社所有地域, 還有今台北縣市部分地區 […]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被清廷收為版圖後,清廷次年開海禁,從此大陸人開始大量進入台灣, 開發之初先是 漢人兩地來來往往,一段時間以後拓墾的漢人才開始定居。 整個開發史是從中部南部開始,約40年後到達北部本區。 清雍正三年(1726)福建人郭 光天從原籍渡海巡遊台灣北部,返回福建後就呈請福建總督開墾本區, 福建總督後命海防同知伊士良率兵106人,在清雍正六年(1728)渡海從今許厝港登路, 芝葩社 […]
新坡早年介於中壢青埔和張厝之間,為一大片新墾地,為了灌溉而築了許多新池塘, 而散佈在池塘農田間之家屋就以新坡為名。 新坡地區屈內陸,包括新坡村、廣福村、金湖村、崙坪村、上大村、大堀村、富源村、藝埔村、大同村等。 早年之新陂只是省道(指台1線)以北許多散村,東北部較高,海拔約70公尺,稱青埔仔, 乾隆年間仍多未墾之草埔地,因稱「青埔仔」,青為熟之對詞,已墾為熟地,未墾為生地,福佬語青、生音同。 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