崁頂 油車庄 陳家古厝
崁頂村位於崁頂鄉東部,地勢高亢,自古以來四處低窪地區雨季常淹水, 只有此處免於水患,就將此處取名為「崁頂」。 崁頂村清代屬港東上里轄區,包括崁頂、頭前厝、後壁厝、衙門口等庄, 鄉名「崁頂」在閩南語中的意思為「溪邊高地」。 明鄭時期為鳳山八社平埔原住民「力力社」馬卡道族墾居之地。 漢人在大約康熙三十年(1691)之後沿著力力溪(東港溪)、下淡水溪 (高屏溪)新園港西村一帶進入崁頂開墾。 […]
崁頂村位於崁頂鄉東部,地勢高亢,自古以來四處低窪地區雨季常淹水, 只有此處免於水患,就將此處取名為「崁頂」。 崁頂村清代屬港東上里轄區,包括崁頂、頭前厝、後壁厝、衙門口等庄, 鄉名「崁頂」在閩南語中的意思為「溪邊高地」。 明鄭時期為鳳山八社平埔原住民「力力社」馬卡道族墾居之地。 漢人在大約康熙三十年(1691)之後沿著力力溪(東港溪)、下淡水溪 (高屏溪)新園港西村一帶進入崁頂開墾。 […]
四春里在清康熙六十一年是力力社立石劃界地點之一, 早年因有四戶先民至此擴墾,因而稱為「四塊厝」, 四春里也相同的因廣東客家先民遷居至此擴墾,亦奉祀原鄉神祇祈求平安順利, 安定後遂集資建廟成為該庄之信仰中心。 四春三山國王廟位於潮州鎮四春里,主祀三山國王…… 根據清光緒二十年鳳山縣府所撰的「鳳山縣采訪冊」記載: 『四塊厝(港東),縣東三十五里,屋五間,乾隆五十九年 […]
四春里在清康熙六十一年是力力社立石劃界地點之一, 早年因有四戶先民至此擴墾,因而稱為「四塊厝」, 四春里也相同的因廣東客家先民遷居至此擴墾,亦奉祀原鄉神祇祈求平安順利, 安定後遂集資建廟成為該庄之信仰中心。 四春三山國王廟位於潮州鎮四春里,主祀三山國王…… 根據清光緒二十年鳳山縣府所撰的「鳳山縣采訪冊」記載: 『四塊厝(港東),縣東三十五里,屋五間,乾隆五十九年陳春 […]
霧峰林家開台祖林石公於乾隆年間1746年自福建平和縣來台, 林甲寅時經營有成,1837年林甲寅讓其子分家,長子林定邦的下厝(堂號「林本堂」), 與次子林奠國的頂厝(堂號「錦榮堂—景薰樓」兩系。 林家發展初期主要由下厝體系林文察、林文明、林朝棟、林祖密之軍功發揮其影響力; 後期則是由頂厝體系林文欽、林獻堂及其堂兄弟脫穎而出,擅長經商, 並以支持藝文、社會運動聞名。 霧峰林家,台灣發展史上 […]
溪口鄉的地勢較諸其他鄰近鄉鎮低窪而平坦,由於三疊溪與石龜溪上游夾帶大量 泥沙順流而下,在溪口一帶淤積,河床逐年增高,河道兩旁農民濫墾,使河道更加淤塞, 每逢大雨,極易氾濫成災。 全鄉都屬河川沖積平原,土質肥沃,地勢平坦,極適合發展農業。 因土質鬆軟,多沙質,很適合種植水稻、花生、玉米、番薯及蔬菜。 物產豐饒,民風勤勞,淳樸、善良。 其所以稱為「溪口」乃兩溪之天然形勢而名之。 溪口鄉之行政區域在日治 […]
其所以稱為「溪口」乃兩溪之天然形勢而名之。 溪口鄉之行政區域在日治時代初期明治28年(1895)區隸屬嘉義縣打貓支廳, 大正9年(1920)十月地方制度更改之區罝庄時改為溪口庄隸屬台南州嘉義郡, 同時將溪口區轄之西庄部落改隸新港庄,而將新港庄轄之柴林腳及大埤庄轄之 游厝等兩大部落歸併本庄,共轄十大部落劃分為二十保。 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戰後易名為「溪口鄉」, 同時將原有二十保併設十四村 […]
其所以稱為「溪口」乃兩溪之天然形勢而名之。 溪口鄉之行政區域在日治時代初期明治28年(1895)區隸屬嘉義縣打貓支廳, 大正9年(1920)十月地方制度更改之區罝庄時改為溪口庄隸屬台南州嘉義郡, 同時將溪口區轄之西庄部落改隸新港庄,而將新港庄轄之柴林腳及大埤庄轄之 游厝等兩大部落歸併本庄,共轄十大部落劃分為二十保。 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戰後易名為「溪口鄉」, 同時將原有二十保併設十四村 […]
梅鶴山莊,大溪區福安里頭寮,佔地一甲,為林本源家族大嵙崁租館 管事林登雲所創的山莊,以古人林和靖「梅妻鶴子」為典故取名。 林登雲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與林本源家族是同鄉。 原居臺北新莊,擔任林本源家族大嵙崁租館管事,隨著林家遷移到桃園大溪。 而後林本源家族族人遷居板橋落地生根。 林登雲並未遷居,卻選擇在大溪定居,以薪資投資當地房地產, 並以「林本源商號總執事」為名號做生意,最後家業如雲, 擁有自己的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