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 甘蔗崙 陳家古厝 (02)
望遠樓位在嘉義縣大林鎮明和里甘蔗崙,建立於清朝末年。 望遠樓主人陳瑞祥係本鎮望族子弟,自耕田數百甲,致富後, 特自大陸購置高級建材,敦請建築名師精心設計建造 。 其建築具有中國古老風格及西洋風味。 前棟為兩層樓之建築,上方刻有「望遠樓」,前棟左側有石梯, 由此登高於二樓,遠眺美景 ,故名「望遠樓」; 後有紅磚瓦建築之三合院,三合院之懸樑上的雕刻細緻精美, 門牌上刻有「立則豫」、「儉以養廉」等字。 […]
望遠樓位在嘉義縣大林鎮明和里甘蔗崙,建立於清朝末年。 望遠樓主人陳瑞祥係本鎮望族子弟,自耕田數百甲,致富後, 特自大陸購置高級建材,敦請建築名師精心設計建造 。 其建築具有中國古老風格及西洋風味。 前棟為兩層樓之建築,上方刻有「望遠樓」,前棟左側有石梯, 由此登高於二樓,遠眺美景 ,故名「望遠樓」; 後有紅磚瓦建築之三合院,三合院之懸樑上的雕刻細緻精美, 門牌上刻有「立則豫」、「儉以養廉」等字。 […]
望遠樓位在嘉義縣大林鎮明和里甘蔗崙,建立於清朝末年。 望遠樓主人陳瑞祥係本鎮望族子弟,自耕田數百甲。 致富後,特自大陸購置高級建材,敦請建築名師精心設計建造 。 其建築具有中國古老風格及西洋風味。前棟為兩層樓之建築,上方刻有「望遠樓」, 前棟左側有石梯,由此登高於二樓,遠眺美景 ,故名「望遠樓」; 後有紅磚瓦建築之三合院,三合院之懸樑上的雕刻細緻精美, 門牌上刻有「立則豫」、「儉以養廉」等字。 「 […]
清水昔稱「牛罵頭」,原為平埔族拍瀑拉族(Papora)牛罵社(Gomach) 之社域,地名「牛罵頭」即是Gomach音譯而來, 清水地名又稱「寓鰲頭」,則因清水東境有鰲峰山,古稱「鰲頭山」, 大正九年(1920),因鰲峰山麓下「埤仔口」有一靈泉,清澈可鑑,而改名為「清水」。 由牛罵頭遺址發現得知,早在3500-4000年前即有先民,以此為生活場域, 根據荷蘭人於西元1657年的戶口調查,當時「牛罵 […]
清水位於臺中市的西海岸,本地的史前文化是距今約3500年至4000年, 屬於新石器時代的牛罵頭文化,在漢人大量移入前原為巴布拉族(拍瀑拉族)社的聚居地, 現今清水的西社社區一帶,舊稱「社口」, 就是當時巴布拉族的出入口, 也是清水的舊地名-牛罵頭,便是藉Gomach的音譯而來。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攻台,開始在台灣設立官署, 清水地區為諸羅縣所轄,當時清水尚屬未開發的不毛之地 […]
「頭份」的地名,完全是臺灣開墾過程的產物。 在漢人沒有入拓之前的頭份,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與中港社、 以及賽夏族原住民分佈的地區。 清乾隆4年(1739) ,泉州人林耳順率領30 多位閩、粵人士, 和平埔族訂約開墾,是頭份受漢人開拓之始。 林耳順開闢,建番婆、菁埔等12莊,又與陳曉理等開鑿隆恩圳、灌溉農田。 清乾隆16年(1751)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人林洪、吳永忠、溫殿玉、黃日新、 羅德達等 […]
苗栗縣頭份市山下里,串連頭份市中華路,到竹南公義路, 沿途有許多土地公廟與傳統客家三合院。頭份市公所為保存這裡獨特的人文地景, 向客委會提出環境營造計畫,預計將打造客家地景。 頭份市山下里位在竹南鎮大埔里下方,緊鄰竹南科學園區,而台地的崖線下, 保有許多客家建築與土地公廟,形成獨特的客家聚落地景, 因此頭份市公所,積極爭取資源,希望進一步保存,在地客家的人文樣貌。 原有的陳氏宗祠已遭拆除, 目 […]
香山原為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 相傳永曆三十六年(1682)明鄭軍北伐路經此地,沿途徵召道卡斯族運輸糧草, 族人不堪其擾,遷至今新竹一帶。 後有後壠社與中港社遷居至此。 康熙三十年(1691)王世傑開墾竹塹,復開墾竹塹以南的三十九莊。 當時有陳、許與曾三姓開闢香山地區,然時遭道卡斯族抵抗,三姓墾民 遭其殺害,此地漢人遂絕跡。 後於鹽水港劃土牛線並設置隘寮防守,漢人再次聚集。 乾隆初年將土牛線外之 […]
牛埔位於香山區東部。因其為昔日放牛之草埔地而得名。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牛埔里、埔前里、中埔里、頂埔里、 頂福里、台溪里客雅溪西岸地區、曲溪里,另包括東香里西北端、 香村里西北端及東北端。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三塊厝、客雅溪南、埔羗圍、頂牛埔、下牛埔等, 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後縱貫鐵路以北地區快速都市化, 目前已與新竹市區連成一片。 本地區北側以客雅溪與虎子山、崙子為鄰、 […]
在鄭氏王朝以前,通宵地區大部份原是平埔族之一道卡斯族吞霄社所在地。 鄭經時代派右武衛劉國軒經略本區,這是漢人正式進入本區的開始; 1683年滿清入台之後,吞霄社屬『苑裡堡』,後改『竹南三堡』, 先後屬諸羅縣、彰化縣、淡水廳、台北府、新竹縣, 1885年台灣設省後,在中部地區增設台灣府,分新竹縣為新竹、苗栗二縣, 通霄即歸台灣省台灣府苗栗縣通霄二堡管轄。 吞霄堡轄區東與三叉莊交界,西至吞霄港,南以房 […]
在鄭氏王朝以前,通宵地區大部份原是平埔族之一道卡斯族吞霄社所在地。 鄭經時代派右武衛劉國軒經略本區,這是漢人正式進入本區的開始; 1683年滿清入台之後,吞霄社屬『苑裡堡』,後改『竹南三堡』, 先後屬諸羅縣、彰化縣、淡水廳、台北府、新竹縣, 1885年台灣設省後,在中部地區增設台灣府,分新竹縣為新竹、苗栗二縣, 通霄即歸台灣省台灣府苗栗縣通霄二堡管轄。 吞霄堡轄區東與三叉莊交界,西至吞霄港,南以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