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 日南庄 林家古厝
清治末期,日南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日南庄」, 隸屬於苗栗三堡。 日南庄,是發展較早的聚落,居民多數務農,盛產稻米, 因而日南火車站在日據時代為米倉驛站。 根據記載當時庄內郭家為中部第二富有之家, 僅次於霧峰林家。後因村莊人口外移,人數漸少, 乃將日南庄、打鐵庄和日南幼獅工業區合併為日南里社區。 據說日南庄為一船型穴聚落, 船頭是郭家、船中為陳家,船尾則是林家。 日南庄福德祠是大甲鎮古老廟宇之一, […]
清治末期,日南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日南庄」, 隸屬於苗栗三堡。 日南庄,是發展較早的聚落,居民多數務農,盛產稻米, 因而日南火車站在日據時代為米倉驛站。 根據記載當時庄內郭家為中部第二富有之家, 僅次於霧峰林家。後因村莊人口外移,人數漸少, 乃將日南庄、打鐵庄和日南幼獅工業區合併為日南里社區。 據說日南庄為一船型穴聚落, 船頭是郭家、船中為陳家,船尾則是林家。 日南庄福德祠是大甲鎮古老廟宇之一, […]
清治末期,日南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日南庄」,隸屬於苗栗三堡。 日南庄,是發展較早的聚落,居民多數務農,盛產稻米,因而 日南火車站在日治時期為米倉驛站。 根據記載當時庄內郭家為中部第二富有之家,僅次於霧峰林家。 後因村莊人口外移,人數漸少,乃將日南庄、打鐵庄和日南幼獅工業區 合併為日南里社區。 據說日南庄為一船型穴聚落, 船頭是郭家、船中為陳家,船尾則是林家。 日南庄福德祠是大甲鎮古老廟宇之一, 早 […]
苑裡鄉田心里在日治時期屬山柑庄, 本里開墾最晚由日南葉鎮江地主在田中心 搭建田寮佃農居住外,也有收租的處所,並有二口魚池。 地方稱此為田心庄,光復後以田心為里名, 今一至四鄰為上田心,五至十鄰為下田心。 地名源自於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苑裡社(宛里社) 譯音而來, 依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就番語語言譯為「里灣里」,在簡化番語之下, 由「彎里」、「灣麗」(Wanli),仍至古文獻所稱「宛里」、「苑裏」, […]
「湳仔」地名由來,係因現今南雅村、中正村(鄉公所所在地)、中山村一帶, 昔日地形低窪,四周雨水匯集,地質泥潤,長年間成為沼澤,地方俗稱「湳仔」, 因其閩南語發音與日語「名間」(假名なま,羅馬字 Nama)之訓讀相近, 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將「湳仔」改為「名間」, 此為名間鄉之地名由來。 清康熙20年(1681)前後,福建省民渡海來台, 經開拓墾殖,漸次構成村落,及至雍正元年(1723年), […]
溪州鄉位於彰化縣南部,南臨濁水溪與雲林縣西螺鎮、莿桐鄉相望, 東鄰二水鄉與田中鎮,北鄰北斗鎮、西接埤頭鄉與竹塘鄉,全鄉面積 約75.831平方公里。 溪州鄉全境皆為濁水溪沖積扇扇頂位置, 由北而南依序是東螺溪(舊濁水溪)、西螺溪(今日濁水溪)、 虎尾溪、北港溪,至日治時期東螺溪是主流, 溪州鄉正位在東西螺溪間(舊濁水溪與今日濁水溪)的浮覆地, 目前分流之處位於溪州鄉的大莊村。 莿仔埤圳是溪 […]
康熙二十三年(1684),本地隸屬諸羅縣, 光緒十三年(1887),本地改隸雲林縣,當時元長行政區稱 白沙墩堡元長莊, 雲林縣共劃分十五堡,白沙墩堡轄二十三莊。 原始四姓內的傅姓先民,來自福建泉州府南安縣桃源舖戶分枝 十六都官園董頭社,於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渡台,定居本莊。 有一位俗名「傅元掌」者,領導族人墾地開渠,籌建茅舍, 為人熱誠豁達,樂於服務,遠近村莊及來往商旅,以及本莊居民 […]
康熙二十三年(1684),本地隸屬諸羅縣, 光緒十三年(1887),本地改隸雲林縣, 當時元長行政區稱白沙墩堡元長莊, 雲林縣共劃分十五堡,白沙墩堡轄二十三莊。 明神宗年間,黃吳蘇傅等四姓先民,先後定居本地墾殖, 是開墾本地的原始四姓。後有大夥福建泉州府南安縣十六都 芙蓉鄉李姓族人五大房移入,族人眾多, 遂成為本地最大氏族。 昔時墾殖之初,因耕地或排水或通路之爭, 難免發生糾紛,是當時台灣 […]
康熙二十三年(1684),本地隸屬諸羅縣,光 緒十三年(1887),本地改隸雲林縣,當時元長 行政區稱白沙墩堡元長莊, 雲林縣共劃分十五堡,白沙墩堡轄二十三莊。 原始四姓內的傅姓先民,來自福建泉州府南安縣桃源舖戶 分枝十六都官園董頭社,於清乾隆六年(1741) 年渡台,定居本莊。 據說是有一位俗名「傅元掌」者,領導族人墾地開渠,籌建茅舍, 為人熱誠豁達,樂於服務,遠近村莊及來往商旅,以及本莊居民, […]
東勢厝,是雲林縣東勢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也是全鄉行政中心所在地,位於該鄉中部偏南。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東北村不含東部邊界地帶、 東南村、程海村東部北側凸出部分。 清治末期,東勢厝地區為一街庄, 稱為「東勢厝庄」,隸屬於海豐堡。 該庄北部西段及中段分別與下許厝藔庄、同安厝庄為鄰, 北部東段及東部與月眉庄為鄰,南邊為牛埔頭庄, 西邊為程海厝庄、路利潭庄。 大正九年(1920), […]
水林鄉原名「水燦林」,此開源之地名最早之史實詼稽可考, 據傳聞明末遺臣東渡來台,已有多數之高山族同胞居住本鄉, 散居各地耕種。 至康熙二十二年清領時期,由福建漳、泉兩地較多 之移民來此開墾,而成一聚落。 雍正元年,水林鄉隸屬於諸羅縣(今嘉義縣),到了光緒十四年,新增 設雲林縣後本鄉隨即劃歸管轄。至光緒三十二年甲午之役簽定馬關條約, 台灣割與日本,淪陷日本統治五十年,實施廢縣置廳行政改革, 水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