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 興山里 許家古厝 (高陽堂)
根據史藉記載有關本鄉沿革,大樹區之發展概可分為 清領時代、日治時期、二戰後三期,略述簡史如下: 清領時期本區的開發,最早記載是在清領時期, 當時隸屬台南府鳳山縣小竹里管轄。 相傳在兩百多年前,高屏溪畔有棵老榕樹, 曾經有一戲班路經此地,全班人員牽手圍繞,方可圍住 整個樹幹,因此稱此地為「大樹腳」。 同治年間, 高屏溪水暴漲,湍急的水流把老榕樹沖失。 大樹雖不見了,「大樹」這個地名卻留下來, 這就是 […]
根據史藉記載有關本鄉沿革,大樹區之發展概可分為 清領時代、日治時期、二戰後三期,略述簡史如下: 清領時期本區的開發,最早記載是在清領時期, 當時隸屬台南府鳳山縣小竹里管轄。 相傳在兩百多年前,高屏溪畔有棵老榕樹, 曾經有一戲班路經此地,全班人員牽手圍繞,方可圍住 整個樹幹,因此稱此地為「大樹腳」。 同治年間, 高屏溪水暴漲,湍急的水流把老榕樹沖失。 大樹雖不見了,「大樹」這個地名卻留下來, 這就是 […]
本區地區,於正式開闢前,本為一片荒蕪之地, 大致落居於小坪頂及姑婆寮等處。清領時期,屬台南府鳳山縣所轄。 日治時期,本區乃屬鳳山縣。 唯1920年日人廢區設庄,本區將原有小坪及姑婆寮二區合併為大樹庄。 二戰後,由於地方繁榮,人口增加,本區原由十三里,現今為十八里。 自民國99年12月25日因縣市合併, 本區各里分別為:竹寮、九曲、久堂、水安、水寮、井腳、 小坪、龍目、大樹、檨腳、興山、和山、姑 […]
大樹區舊稱為大樹腳,鄉名源由有二說: 1.相傳在明鄭時期有一將領逐退原住民,屯墾於此,因為在 大樹之下建村莊,因而得名。 2.相傳在兩百多年前,高屏溪畔有棵老榕樹,曾經有一戲班路經此地, 全班人員牽手圍繞,方可圍住整個樹幹, 日治時期,高屏溪水暴漲,湍急的水流把老榕樹沖失, 大樹雖不見了,然「大樹」這個地名卻留下來。 根據保安宮的碑文記載: 「同治六年,廟寺原址在現址本方五百公尺處,因當年大水沖毀 […]
三隆里位於高雄市大寮區中部,北和永芳里、 琉球里為鄰,東及東南分以為上寮里、大寮里為鄰, 南近過溪里,西及會社裡、過溪里相靠。 三隆里是由拷潭寮、洪厝埕、芎蕉腳等三個主要聚落 結合而成,故名三隆; 「隆」取其「繁榮興旺」之意。 張簡十五世多位先人由拷潭村遷居到溪埔搭寮農作, 即稱拷潭寮(今三隆里),至今已有百餘年, 後世不姓張簡、即姓簡。 張簡姓家族有一特色,就是醫生特別多, 因為在光復前 […]
大寮區張簡姓是一個雙姓,源自張姓與簡姓, 多見於閩南、台灣等地。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 民國107年(2018)6月的數據,張簡姓為 臺灣第一大雙字姓,人口有近萬人。 張簡姓起源於一次聯姻, 明洪武四年(1371),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梅林村的士人 簡德潤,在南靖的書院教書,入贅於當地門閥張進興家,後來 成為張進興的養子, 簡德潤娶張進興寡居的兒媳劉氏為妻,生了三子。 後又娶側室盧氏,生了五子 […]
清康熙年間,開始有大批的漢人移民進入開墾,高屏溪 沿岸的溪埔地,雖經常氾濫成災之苦,但也因氾濫而致土質 肥沃,利於農耕。 數百年來,先民為免住屋受溪水氾濫威脅,採取搭建 臨時寮舍的方式,作為暫時的居住場所,其中「溪埔寮」、 「潮州寮」「頂大寮」與「下大寮」,是四個 較大的移墾聚落。 日治時期將此四區合稱為「大寮」, 成為今日之地名。 今日的大寮, 是多元族群融合的區域,較具特色者有: […]
本地區於正式開闢前,本為一片荒蕪之地,大致落居於 小坪頂及姑婆寮等處。清領時期,屬台南府鳳山縣所轄。 日治時期,本區乃屬鳳山縣。 唯1920年日人廢區設庄,本區將原有小坪及姑婆寮二區 合併為大樹庄。二戰後,由於地方繁榮,人口增加, 本區原由十三里,現今為十八里。 自民國99年12月25日因縣市合併,本區各里分別為: 竹寮、九曲、久堂、水安、水寮、井腳、小坪、龍目、 大樹、檨腳、興山、和山、姑山、三 […]
據說在清朝時,高屏溪旁有一棵大榕樹,樹下是民眾交換物品、 買賣東西的地方。所以就稱這裡為「大樹腳」。 日治時期設為「大樹莊」,民國三十四年光復後改名為大樹鄉。 本地區於正式開闢前,本為一片荒蕪之地, 大致落居於小坪頂及姑婆寮等處。 清領時期,屬台南府鳳山縣所轄。 日治時期,本區乃屬鳳山縣。 唯1920年日人廢區設庄,將原有小坪及姑婆寮二區合併為大樹庄。 二戰後,由於地方繁榮,人口增加,本區原由十三 […]
神岡早期為粵籍人士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莊」, 似有「新闢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粵語發音 頗為相似, 可能後來由於閩人入墾,加上日久口誤, 而沿用「神岡」之名。 鄭氏時期,神岡隸屬天興州,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設一府三縣,神岡改隸諸羅縣。 清雍正元年(1723),乃析諸羅中間百餘里之地, 南截虎尾,北抵大甲溪,設彰化縣治,神岡歸彰化管轄, 為貓霧東梀東堡岸裡社番 […]
乾隆三十年間有位黃東興家族自福建省晉江縣遷往, 嗣後繼續遷來者激增,不久構成一大部落,因此人旺勢振 又位於海口部落東面,因而稱東勢厝, 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九月由台西鄉劃分鄉治, 東勢厝始改稱為東勢鄉…….. 西部距台西鄉僅有六公里均為砂質壤土之平原地, 東界褒忠,南接四湖,西達台西,北田野圖隔新虎尾溪 鄰接麥寮鄉屬於南北長方型。 大正四年二月廿七日下湖口支廳改為土庫支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