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竹 下坑 王家古厝
路竹區原為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大傑巔社故地,舊名半路竹, 其名稱在推定為鄭氏時期1664年調製的《永曆十八年台灣軍備圖》 即已出現,在台灣城上方記有「半路竹民社」。 學者施雅軒認為「半路竹」是音譯荷蘭語「Bessuyden」, 意為南方,即指稱荷蘭東印度公司旗下赤崁農地(也就是 二層行溪,今二仁溪,台南、高雄的界河)南方的耕地, 1644年荷蘭人所繪《赤崁耕地圖》及《赤崁耕地登錄表》中, 清水溪南( […]
路竹區原為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大傑巔社故地,舊名半路竹, 其名稱在推定為鄭氏時期1664年調製的《永曆十八年台灣軍備圖》 即已出現,在台灣城上方記有「半路竹民社」。 學者施雅軒認為「半路竹」是音譯荷蘭語「Bessuyden」, 意為南方,即指稱荷蘭東印度公司旗下赤崁農地(也就是 二層行溪,今二仁溪,台南、高雄的界河)南方的耕地, 1644年荷蘭人所繪《赤崁耕地圖》及《赤崁耕地登錄表》中, 清水溪南( […]
義竹鄉舊稱以「二竹圍莊」為稱呼,清代福建先民渡海開臺, 開墾建居先民常見栽植刺竹環圍護莊,從《臺灣堡圖》窺探〈龍蛟潭堡〉 今義竹鄉為例,據堡圖所示: 先民自福建渡海登岸向東走,首見「頭竹圍」, 次見「二竹圍」,三見「竹圍後」的位置排列, 印證「頭竹圍」與「二竹圍」地名因位置羅列的緣起。 大正九年(1920),臺灣總督府進行行政改制, 改為「義竹庄」,隸屬台南州東石郡管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 […]
義竹鄉為明鄭的屯田練兵之處,鄭成功改赤城為 東都明京,設一府二縣。以府為承天府、萬年縣、天興縣。 萬年縣設有「前鎮」營盤,天興縣設有「後鎮」營盤, 為今後鎮村境,為義竹鄉最早開發地。 清初義竹鄉地屬「鹽水港」北隅的「汫水港」西境。 雍正十二年(1734)析出為「龍蛟潭堡」一堡。 經查《臺灣堡圖》在頭竹村西側和新店村境 還留有「汫水港尾」地名圖證。 義竹鄉舊稱以「二竹圍莊」為稱呼, 清代福建 […]
先民入墾時,見楮樹遍佈,(臺灣府志記載,楮樹即鹿仔草, 枝葉為鹿所嗜,因名),此地因而稱「鹿仔草」。 另有一說是,鄭成功復臺時,本地鹿成群於田間食草, 故稱本地為「鹿仔草」。 早期的先民,沿著八掌溪岸開墾,明天啟四年,顏思齊、 鄭芝龍設有開台十寨,其中第二寨為鹿仔草、第三寨即是龜佛山, 鄭成功左武驤將軍在鹿仔草設營鎮屯田, 康熙24年沈紹宏取領得「鹿仔草」的開墾權, 以季嬰為管事,並招佃墾荒,形成 […]
本鄉先民入墾時,見楮樹遍佈,(臺灣府志記載,楮樹即鹿仔草, 枝葉為鹿所嗜,因名),此地因而稱「鹿仔草」。 另有一說是,鄭成功復臺時,本地鹿成群於田間食草, 故稱本地為「鹿仔草」。 早期的先民,沿著八掌溪岸開墾, 明天啟四年,顏思齊、鄭芝龍設有開台十寨, 其中第二寨為鹿仔草、第三寨即是龜佛山,鄭成功左武驤將軍 在鹿仔草設營鎮屯田,康熙24年沈紹宏取領得「鹿仔草」的開墾權, 以季嬰為管事,並招佃墾荒, […]
鹽水區可說是臺灣較古老的城鎮之一, 原居住有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在鄭芝龍、顏思齊來臺前(1621) 就已有漢人移民進入,是船隻進入八掌溪的集散地。 最早稱大龜肉庄(疑為西拉雅人稱潟湖之轉音),後改為大圭壁庄; 康熙56年《諸羅縣誌》記載:「鹹水港街,屬大奎壁莊,商賈輳集」。 乾隆後,文獻開始寫作鹽水港,但閩南語仍讀作(鹹水)。 係因臨倒風內海,港內有鹹水而得名,相對上游有一汫水港(指淡水之意)。 […]
三塊厝是九如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西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三塊村不含西半葉的西北 半部及東邊南側凸出部分、大坵村不含西南端及南部凸出部分 的東南端及東部凸出部分的東大半部、九塊村北端。 日治初期三塊厝地區為「三塊厝庄」,隸屬於港西上里。 昔日該庄西北邊一小段隔荖濃溪南支分流(二重溪,今荖濃溪 下遊河道)與三張廍庄為界,北與塔樓庄為鄰,東與後庄為鄰, 南邊為九塊厝庄,西邊隔 […]
「後堆」的客家庄,亦在1698 年前後開庄。 據聞,下樹山庄之林姓祖先,係由萬巒二溝水移來, 或係內埔鄉開庄之始,再據後來此地成為內埔地區 米糧出口港之事實來判斷,可靠性極大。 除林姓之外還有賴、李、馮、鍾、利、黃、曾各姓人, 由濫濫庄沿河而上至下樹山,再到內埔及其他各庄。 相傳內埔一帶之林木比下樹山少得多,很快就被這批先人發現, 於是乎,到了下樹山的人陸續轉到此地,先拓成一塊旱田(客家語 叫為「 […]
麟洛地區早期屬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生活領域, 可能當時有平埔「麟洛」社,清廷記為「凌洛」。 麟洛鄉與竹田、萬巒、內埔三鄉同時開墾, 清康熙年間,即公元1698年前後,廣東省嘉應州徐俊良先賢 來此一帶開墾,傳說在開設水圳時發現許多大龜,所謂「有龜必有麟」 乃象徵「麟趾呈祥」之兆,就取地名為「麟落莊」, 後來改稱為「麟洛」。 由濫濫庄溯上麟洛河而至麟洛再發展到 竹架下庄,田心庄、老田尾庄等,幾乎全部為客 […]
相傳在兩百多年前,高屏溪畔有棵老榕樹,曾經有一戲班 路經此地,全班人員牽手圍繞,方可圍住整個樹幹,因此稱此地 為「大樹腳」。 同治年間, 高屏溪水暴漲,湍急的水流把老榕樹沖失。 大樹雖不見了,「大樹」這個地名卻留下來, 這就是大樹區名的由來…….. 依據老一輩人士及大坪頂清水祖師廟記載, 在明朝末年時,福建漳州人黃富隨鄭成功官兵渡海來台時, 就選擇了高屏溪畔地勢較高的大坪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