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 紙產業文化館 (廣興紙寮)
埔里曾為日本及東南亞手工書畫紙最大的供應地,但隨著台灣社會的變遷,各項傳統產業面臨重大考驗,亦包括造紙業。當時,民國80年黃煥彰先生體認到台灣少有保存、推廣、教育紙文化的產業,於是率先提倡紙產業觀光計劃,將原先的「廣興造紙廠」易名為「廣興紙寮」。 埔里的手工造紙濫觴於日治時期,昭和十年(1935)由日人創建的「埔里製紙所」開啟了埔里的造紙故事。 日治時期,日人發現埔里的水質純淨,適合於造紙,於是昭 […]
埔里曾為日本及東南亞手工書畫紙最大的供應地,但隨著台灣社會的變遷,各項傳統產業面臨重大考驗,亦包括造紙業。當時,民國80年黃煥彰先生體認到台灣少有保存、推廣、教育紙文化的產業,於是率先提倡紙產業觀光計劃,將原先的「廣興造紙廠」易名為「廣興紙寮」。 埔里的手工造紙濫觴於日治時期,昭和十年(1935)由日人創建的「埔里製紙所」開啟了埔里的造紙故事。 日治時期,日人發現埔里的水質純淨,適合於造紙,於是昭 […]
麻布山林位於新竹縣北埔鄉麻布樹排,於台三線 81.5 公里處「688 檳榔攤」巷口轉進二百公尺後即可抵達。北埔鄉民可以憑身分證進入或者是友達/明碁集團員工才能進入的私房景點,通常都是集團舉辦家庭日或者是訓練才會人比較多。 該地地名為麻布樹排,是指此處麻布樹很多,為客家用語;麻布樹,常綠中喬木或大喬木,生長極為迅速,是一種先趨植物。 所謂的麻布樹,正式名稱為「山黃麻」 榆科(Ulmaceae),學名 […]
昭和三年(1928),「臺北帝國大學」創立,設「文政學部」、「理農學部」,1936年設「醫學部」。1939年設「熱帶醫學研究所」。1941年4月4日設立大學預科,1943年設立「工學部」,1943年附設「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1943年理農學部分為「理學部」、「農學部」。 至日治末期,臺北帝大有文政、理、農、醫、工共5個學部。 1945年11月,國民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易名為 […]
臺大幅員遼闊,校地分布臺北、宜蘭、新竹、雲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區,校地面積約3萬4千公頃。總辦公處、文、理、工、生農、管理、電資、法律及生命等學院各學系各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圖書館總館、農業試驗場、家畜醫院等均設在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稱之為「校總區 」。 從羅斯福路及新生南路校門進入臺大校總區後,即是有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的椰林大道,兩側種植大王椰子,這項設計在帝大時期就已經存在,但終點只到四號館。 […]
外木山步道是基隆市的一條觀光自行車步道,位於風景優美的外木山濱海地區,是一條寬3公尺、全長只有1.2公里的封閉型步道。封閉型的自行車觀光步道內,可以安心的在步道內悠閒的散步、慢跑或在步道內騎著腳踏車,享受著迎風吹來陣陣的海風….. 「外木山濱海風景區」從外木山漁港到大武崙漁港全長約五公里,一側為開闊的海岸景觀,另一側為高聳的單面山懸崖,是極富壯麗景色的海岸線, 而澳仔漁村旁的沙灘則是基 […]
八斗子是個天然良港,位於和平島東側,本來是一座海上弧島,三面環海,原是僻靜漁村,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填土造陸,將島與基隆山北麓接起來,造就八斗子灣。八斗子海灘沙淺,每當夕陽斜照時,彩霞滿天,景色迷人,『八斗夕照』即是基隆著名的八景之一。 八斗里在清代、日治時代,一直都屬於八斗仔庄或八斗仔大字的一部分。民國35年,行政區域調整,八斗仔分為八斗、砂子、長潭三里,本里為其中之一里,里名即沿用八斗仔庄的名稱 […]
八尺門原是形容和平島與本島陸地之間狹隘的水道,因水窄如帶、澄清見底,也雅稱之為海門。八尺門早年僅為一漁村,日治時期因獎勵日商以此為根據地,發展遠洋漁業,造船廠、相關行業雲集,盛極一時。人口亦增加,原係社寮庄內之小字,昭和六年(1931),改訂為濱町。 八尺門西側原有三個灣澳— 珠螺澳、田寮澳、拔死猴澳; 日治時期被填築為基隆漁港、漁業設施以及日本人居住地等。 昭和15年(1940),濱 […]
和平島原名社寮島,為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也是基隆最早有漢人入墾所在之一。和平島全島原分為和平島本島(舊社寮島)、桶盤嶼、中山仔島三大部分,和平島本島西邊以人造堤防與桶盤嶼相連、西北則以明德橋與中山仔嶼相接,目前三島嶼已全部連為一體。 西班牙人於1626年發現北台灣三貂角,同年佔領北台灣雞籠(原凱達格蘭族巴賽人領地,即今基隆港)後興建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 1642年, […]
<span style=”>日本人在明治三十年(1887) 完成基隆水道工程,1899年展開重要築港工程,到了1921年,基隆港哨船頭區及重要街區也接近完成,原本錯落的聚落,漸漸變成平行於海岸碼頭的棋盤式街廓,在此同時,本來漫流於舊市區的石硬港、蚵殼港也整治成一條運河。 日治時期田寮港庄街道狹窄、零亂無規劃,同時田寮河又流經市區,地勢低下,每至雨季不免積水成災。因此,明治四十年( […]
彰州人稱河川為港之習慣,基隆共有四條溪流匯流入港灣,田寮港自東而西,蚵殼港自西而東,石硬港自南而北,牛稠港自西北而東南,形成基隆居民四個自然生活圈,俗稱為四港門。 其中, 石硬港起源於紅淡山西南麓,並由南向北流貫紅淡山和獅球嶺之間,因河川兩岸岩石堅硬,故名為石硬港。 石硬港的中段三坑地區過去盛產煤礦,佔全台二分之一,內段則是農耕地。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將公墓、屠宰場遷移至此,光復後又因發展鐵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