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梧棲警察官吏派出所及宿舍群
梧棲古稱「五汊港」,係因梧棲區地處牛罵頭溪口五水汊處而得名, 由於乾隆35年(1770)與泉州府惠安縣獺窟島有進行帆船貿易,港內 擠滿接貨物的竹筏,因此又名「竹筏穴」。 清領時期之間也有「梧汊港」、「鰲西港」之稱呼, 直至光緒17年(1891),取「鳳為吉祥之鳥,非梧桐不棲, 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意,雅化為「梧棲」。 梧棲港在明鄭時期已是移民主要登陸點之一……. 大正 […]
梧棲古稱「五汊港」,係因梧棲區地處牛罵頭溪口五水汊處而得名, 由於乾隆35年(1770)與泉州府惠安縣獺窟島有進行帆船貿易,港內 擠滿接貨物的竹筏,因此又名「竹筏穴」。 清領時期之間也有「梧汊港」、「鰲西港」之稱呼, 直至光緒17年(1891),取「鳳為吉祥之鳥,非梧桐不棲, 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意,雅化為「梧棲」。 梧棲港在明鄭時期已是移民主要登陸點之一……. 大正 […]
日治時期,和平島發展漁業、造船業。 1930年代,和平島設立「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所」(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水產試驗所前身);又在南岸對面海灣建立「基隆漁港」(今正濱漁港), 當時是臺灣最大的近海、遠洋漁業基地。 講到正濱漁港的歷史,就要提到與和平島相隔一個水道, 因為水道空間狹小,所以才取名為八尺門。 在和平島南方、八尺門下方有三處灣澳, 分別為田寮澳、珠螺澳及拔西猴澳,因為有和平島的龍仔山 做屏 […]
仁愛國小是一所位於基隆市仁愛區的國民小學, 其源自於1898年成立的「基隆小學校」,是基隆市歷史 第二悠久的學校,學校東側緊鄰信義國小。 臺灣總督府在1898年8月16日公告設立「基隆小學校」, 是為臺灣最早設立的四所小學校之一(其他為臺北、臺南、新竹小學校), 並仍借用基隆公學校校舍上課。 1899年10月,遷入甫完工的新校舍,位在田藔港莊117番地。 1902年5月17日,因增設高等科而改為「 […]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又名流水巴士社宅、中正路李宅, 是位於中正區中正路的日式宿舍建築,2006年被登錄為 基隆市市定古蹟。 昔日面擁全台第一座海水浴場大沙灣海水浴場, 視野極佳,堪稱當時的高級住宅。 室內規劃了風雅的草坪庭園,以及以碎花磚鋪設而成的魚池, 展現昔日宅邸的豪奢氣派。 落成於日治時期1929年前後的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為當時日本人在基隆所設的校官宿舍群。 兩幢失修荒廢的日式建築,其中一 […]
近年基隆市政府進行「國門廣場」工程,有人提議保存超過 百年歷史的銅像基座,而市府兩度安排文化資產委員勘查後, 決議「異地保存」,移往他處。 對此,文化局表示,時間緊急,做了簡單調查後, 移往鄰近的「沙灣歷史園區」進行保存。 基隆火車站前圓環,原本有著一座百年歷史的銅像基座, 不過現在已經消失不見。 原來是基隆市府在站前進行國門廣場工程, 移走蔣中正銅像,由於下方基座創建在1917年,最初是日本首任 […]
基隆法國公墓( Cimetière militaire français de Keelung) 位於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與東海街交叉口,當前已指定為 基隆市市定古蹟。 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間(1883-1885),清朝為了保護越南 而與法國發生戰爭。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 海軍上將孤拔則統率遠東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 和澎湖兩處。 法國遠東艦隊雖 […]
正濱漁港,舊稱基隆漁港, 正濱漁港是1934年時日本人建造的漁港, 在日治時期曾為台灣第一大港,那時的名稱為「基隆漁港」, 歷史悠久的老漁港,雖與以往不同,但具備著漁業的功用外, 還有休閒觀光性質,更兼具觀光景點。 和平島南方、八尺門下方有三處灣澳, 分別為田寮澳、珠螺澳及拔西猴澳,因為有和平島的龍仔山 做屏障,免受東北季風影響 ,再加上是沙灣地區,所以成了 早期居民從事漁業的所在。 在日治時期, […]
東勢林管處權管「豐原區南陽路逸仙莊」兩棟建物, 104年4月經台中市政府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107年4月重新指定 名稱為「營林所台中出張所宿泊所」。 行政院核定「一一0至一一三年林業文化資源保存與整體 再發展中長程計畫」,編列兩千八百萬經費進行工程修復。 修復工期為六百天,預計113年3月底完工。 昭和元年(1927),台中出張所與土牛貯木池移設置豐原現址, 提供日籍員工住宿以及往來長官住宿與視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