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港 大竹林 郭家古厝 (03)
西港區的名稱來自過去臺江內海港口之一的「西港仔港」與港口周邊的市街「西港仔街」,後人將「西港仔」簡化成「西港」。至於「西港仔」一名的由來,則有位在「直加弄港」(今安定區)西邊或後營(今西港區後營里、營西里)西邊等說法。 西港區在過去大部分是臺江內海的一部分,道光三年(1823)灣裡溪(曾文溪)在暴風雨後改道,將大量泥沙帶入臺江內海,使得臺江內海逐漸陸化。 「西港仔港,海邊,有港,小杉板頭船到此渡客 […]
西港區的名稱來自過去臺江內海港口之一的「西港仔港」與港口周邊的市街「西港仔街」,後人將「西港仔」簡化成「西港」。至於「西港仔」一名的由來,則有位在「直加弄港」(今安定區)西邊或後營(今西港區後營里、營西里)西邊等說法。 西港區在過去大部分是臺江內海的一部分,道光三年(1823)灣裡溪(曾文溪)在暴風雨後改道,將大量泥沙帶入臺江內海,使得臺江內海逐漸陸化。 「西港仔港,海邊,有港,小杉板頭船到此渡客 […]
西港區的名稱來自過去臺江內海港口之一的「西港仔港」與港口周邊的市街「西港仔街」,後人將「西港仔」簡化成「西港」。至於「西港仔」一名的由來,則有位在「直加弄港」(今安定區)西邊或後營(今西港區後營里、營西里)西邊等說法。 西港區在過去大部分是臺江內海的一部分,道光三年(1823)灣裡溪(曾文溪)在暴風雨後改道,將大量泥沙帶入臺江內海,使得臺江內海逐漸陸化。 「西港仔港,海邊,有港,小杉板頭船到此渡客 […]
西港區的名稱來自過去臺江內海港口之一的「西港仔港」 與港口周邊的市街「西港仔街」,後人將「西港仔」簡化成「西港」。 至於「西港仔」一名的由來,則有位在「直加弄港」(今安定區)西邊 或後營(今西港區後營里、營西里)西邊等說法。 西港區在過去大部分是臺江內海的一部分, 道光三年(1823)灣裡溪(曾文溪)在暴風雨後改道,將大量 泥沙帶入臺江內海,使得臺江內海逐漸陸化。 「西港仔港,海邊,有港,小杉板頭 […]
佳里區舊稱「蕭壠社」,前身「佳里鎮」,位於臺南市西部, 北鄰學甲區,西鄰將軍區,西南連七股區,東鄰麻豆區,南接西港區。 全境地勢平坦,海拔約5.5公尺,境內有將軍溪與七股溪流經。 區內人口約有5.8萬人,縣市合併前為全縣人口最多的鎮。 古代的佳里區位於濱海的蕭壠半島,西南靠臺江內海, 北臨古曾文溪(今將軍溪),當時的蕭壠市街與佳里興尚隔溪分處南北。 十九世紀中葉古曾文溪改道、臺江陸浮後,佳里區才位 […]
義竹鄉舊稱以「二竹圍莊」為稱呼,清代福建先民渡海開臺, 開墾建居先民常見栽植刺竹環圍護莊,從《臺灣堡圖》窺探〈龍蛟潭堡〉 今義竹鄉為例,據堡圖所示: 先民自福建渡海登岸向東走,首見「頭竹圍」,次見「二竹圍」, 三見「竹圍後」的位置排列,印證「頭竹圍」與「二竹圍」地名 因位置羅列的緣起。 大正九年(1920),臺灣總督府進行行政改制, 改為「義竹庄」,隸屬台南州東石郡管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 […]
昔時學甲為平埔族西拉雅族居住,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來台驅荷,置兵撫慰居民,實行墾荒地為良田,蓄精養銳。 時福建、漳泉兩地百姓,忠於明室者,多從鄭成功入台,內有李、陳、謝、莊、郭、賴、吳、王、林、蔡、侯、戴、蘇等姓,漸移居宅港、草坔、大灣、頭港、紅茄、新芳、頂洲、中洲等一帶荒野,經年累月,人口逐漸增加,結成部落,隨後漳、泉百姓移住者日眾,平埔族人漸循入深山,學甲遂為漢人居住之地。 大正九年十月一日實 […]
昔時學甲為平埔族西拉雅族居住,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來台驅荷,置兵撫慰居民,實行墾荒地為良田,蓄精養銳。 時福建、漳泉兩地百姓,忠於明室者,多從鄭成功入台,內有李、陳、謝、莊、郭、賴、吳、王、林、蔡、侯、戴、蘇等姓,漸移居宅港、草坔、大灣、頭港、紅茄、新芳、頂洲、中洲等一帶荒野,經年累月,人口逐漸增加,結成部落,隨後漳、泉百姓移住者日眾,平埔族人漸循入深山,學甲遂為漢人居住之地。 大正九年十月一日實 […]
昔時學甲為平埔族西拉雅族居住, 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來台驅荷,置兵撫慰居民, 實行墾荒地為良田,蓄精養銳。 時福建、漳泉兩地百姓,忠於明室者,多從鄭成功入台, 內有李、陳、謝、莊、郭、賴、吳、王、林、蔡、侯、戴、蘇等姓, 漸移居宅港、草坔、大灣、頭港、紅茄、新芳、頂洲、中洲等一帶荒野, 經年累月,人口逐漸增加,結成部落, 隨後漳、泉百姓移住者日眾,平埔族人漸循入深山, 學甲遂為漢人居住之地。 大正 […]
鹽水地區古地名有「大奎璧」、「大龜肉」、「鹹水港」等稱呼,學者認為《諸羅縣志》以前鹽水應作「鹹水港」或「大奎璧」,在《諸羅縣志》以後的方志均將「鹹水港」誤作「『鹽』水港」,而成為今天的地名。 雍正7年(1729) 更定疆域,「鹽水港堡」指的是鹽水轄區以北,八掌溪出口處稱「汫水港」,「 汫水港街」為其市街,海汊處稍南稱「鹽水港」,其市街稱「大奎壁」。至光緒14年(1888)土地丈量時,仍名「鹽水港堡 […]
鹽水地區古地名有「大奎璧」、「大龜肉」、「鹹水港」等稱呼,學者認為《諸羅縣志》以前鹽水應作「鹹水港」或「大奎璧」,在《諸羅縣志》以後的方志均將「鹹水港」誤作「『鹽』水港」,而成為今天的地名。 雍正7年(1729) 更定疆域,「鹽水港堡」指的是鹽水轄區以北,八掌溪出口處稱「汫水港」,「 汫水港街」為其市街,海汊處稍南稱「鹽水港」,其市街稱「大奎壁」。至光緒14年(1888)土地丈量時,仍名「鹽水港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