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 大丘田 潘家古厝
老梅原為凱格蘭族瓦威社(Vavui)的遷移聚落,受漢人拓墾的壓力而西移過來,老梅一詞即先住民部落的音譯,在印度尼西亞系的語言中,意謂著山豬的意思。乾隆晚期,漳州人許成萬開闢此地,之後陸續有漳州籍移民遷入,並逐漸向老梅溪河谷臺地一帶拓墾。 大丘田為位於老梅溪沿岸的河谷臺地,開拓甚早….. 大約在清朝乾隆年間,由漳州移民潘碧、潘公等人所開闢,而且漳州移民更集資合力開鑿水圳,從老梅溪溪谷水源 […]
老梅原為凱格蘭族瓦威社(Vavui)的遷移聚落,受漢人拓墾的壓力而西移過來,老梅一詞即先住民部落的音譯,在印度尼西亞系的語言中,意謂著山豬的意思。乾隆晚期,漳州人許成萬開闢此地,之後陸續有漳州籍移民遷入,並逐漸向老梅溪河谷臺地一帶拓墾。 大丘田為位於老梅溪沿岸的河谷臺地,開拓甚早….. 大約在清朝乾隆年間,由漳州移民潘碧、潘公等人所開闢,而且漳州移民更集資合力開鑿水圳,從老梅溪溪谷水源 […]
清代南北官道自出竹塹城北門後,係沿今北門街和水田街一路北上。清中葉,由於竹塹郊商群集塹城北門外營業,導致北門外的水田莊隨之繁榮,並發展成街市。其中在今之北門街從長和宮到鄭氏家廟口的街段,稱之為水田街(屬北門里); 自長和街口經中正路到今水田街16巷口的街段,則稱為水田前街,簡稱前街仔。 前街仔在中正路以西的部分,屬北門里;在中正路以東的部分,則屬水田里。水田莊聚落形成於乾隆初年,因附近地勢平坦,水 […]
褒忠原名埔姜崙莊,清代屬布嶼堡,隸彰化縣,至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事起與其黨肆擾各堡,當時張源懃及其兄明義,乃組訓民眾,協同幫助官兵作戰,最後終於將亂匪擊敗,清帝乃賜名「褒忠」,授源懃通判,明義州同之職位,藉資褒揚,因此而得名。 褒忠的傳統建築,一般均為較簡單的三合院,也不乏以竹片、稻草、泥巴、牛糞等隨手可得的建材所建成的竹管仔厝。 褒忠一地在清朝時期也曾顯赫一時,出過不少名門望族 […]
新港社,屬於平埔九族中道卡斯 (Taokas) 族的一支— 「後龍五社」之一。地理位置 分布在苗栗縣後龍鎮新港地區〈大部分區域在今新民里、復興里校椅里及埔頂里一帶〉。分為東、西兩社,為苗栗縣內最大的平埔族聚落。 道卡斯族的範圍南起大甲溪,北至湖口台地、楊梅鎮、龍潭鄉一帶,南北長距離約一百公里。東部以南北第二縱向山脈、關刀山山脈、八角崠山脈、獅頭山至新竹關西鎮的馬武都坪一帶,西至臺灣海 […]
中港地區舊時曾建一土城牆,謂之「中港城」,用以禦匪衛民。後因大地震而毀,今徒留片段遺跡供後人思古懷舊。由於開發早,且便於海運貿易,中港老街曾經繁華一時,人文經貿鼎盛,時至今日,仍然留下部分舊日風華; 竹南開始出現於史料,起於明永曆六年(1652)明太僕寺少卿沈光文的《台灣輿圖考》,當初稱之為「中港仔」。 明鄭時期隸屬於天興縣,清康熙年間(1683-1722)隸屬於諸羅縣,清雍正元年(1723)至同 […]
根據文獻上的紀錄,漢人進入彰化平原前整個彰化縣幾乎是平埔族人所佔居,而依人類學家的分類,彰化地區的平埔族可分為「巴布薩族」和「洪雅族」,「巴布薩族」分布在大肚溪以南至濁水溪之間,其中的「馬芝遴社」位在沿海的鹿港、福興一帶。 福興鄉位於彰化縣西海岸的中段,北隔鹿港溪與鹿港鎮為鄰,東以與秀水鄉相接,南與埔鹽鄉、芳苑鄉相鄰,西面臨海。漢人之入墾,大約從雍正起,至乾隆年間。清朝設彰化縣治馬芝遴堡,範圍涵蓋 […]
康熙五十八年,施長齡〈世榜〉開闢八堡圳,灌溉八堡共百餘莊。計有:線東堡、線西堡、馬芝堡、燕霧下堡、燕霧下堡、武東堡、武西堡、二林上堡、二林下堡、深耕堡、東螺東堡、東螺西堡等。田中及社頭一帶原轄屬於武東堡的社域之內…… 武東堡下轄有之田中央庄、內灣庄、卓乃潭庄、普興庄、大平庄、大紅毛社等庄; 田中因位於水田中心,以其四週皆為水田,故命名為「田中央」。 本地在前清時代屬於台灣府 […]
田中在清時屬於台灣府彰化縣太武東堡及東螺東堡一部分,居民於乾隆末年及嘉慶年間由福建省漳州府及泉州府一帶遷入三塊庴沙仔崙地方形成一小街廓(今沙崙里, 稱之為舊街) 。道光三十年因濁水溪汜濫成災,原有市街悉數沖失,住民只得重建街市於田中央一帶。 日治初期(1900) 歷經兩次火災多次,沙仔崙街多數毀壞,居民流離失所, 日子惶惶不安…. 明治三十七年(1904)十月十五日,於沙仔崙東二公里處 […]
永靖地區在漢人未入墾前,大部分屬平埔十族中,洪雅族大武郡社所有。獨鰲村、敦厚村、崙美村一帶則屬巴布薩族的東螺社所有。當時的平埔族人以獵為主,兼有簡單的農業生產。到了清康熙末年,十五庄圳(八堡二圳)築成,漢族遷入漸增,拓墾更是迅速。 先民約於三百餘年前由福建、廣東遷徙至此定居,開墾地,歷經多次變遷,發展至現狀。 清嘉慶十八年(1813)永靖地區已經充分開發。這時附近客家村落基於商業貿易,及聯絡鄉誼的 […]
清時東螺西堡之番仔埔庄、新莊仔庄、斗六甲庄、路口厝庄、小埔心庄、連交厝庄、埤頭庄、崙仔庄、三塊厝庄、大湖厝庄、牛稠仔庄, 以及 二林下堡之周厝崙庄 ; 大正九年 設「埤頭庄」轄域分埤頭、番子埔、新庄子、斗六甲、路口厝、小埔心、連交厝、崙子、三塊厝、大湖厝、牛稠子、周厝崙大字。 其中的「牛稠子庄」即為現在的「芙朝村」….. 前往芙朝探訪是因由是當地望族「黃清廉古厝」, 然而實際造訪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