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居
芳苑 後寮村 洪家古厝
芳苑古時屬於深耕堡,該堡於雍正十二年(1734)自二林堡分出,因地多沙山荒埔,總稱「深坑仔」 後來轉訛而稱「深耕堡」。據載早在380多年前,先民從福建渡海來台,以農漁業及通航貿易為主, 在此地定居,取名為「番仔挖」,因境內多屬沙丘,日治時期改名為沙山庄,設有庄役場。 沙山庄轄域分沙山、頂崙子、新街、後寮、埤腳、溝子墘、路上厝、王功、漢寶園、草湖十個大字。 其中的後寮村,位於芳苑鄉與二林鎮的交界,隔 […]
永靖 敦厚村 王宅 (省心堂)
永靖地區在漢人未入墾前,大部分屬平埔十族中洪雅族大武郡社所有。 獨鰲村、敦厚、崙美村一帶則屬巴布薩族的東螺社所有。 到了康熙末年,十五庄圳(八堡二圳)築成,漢族遷入漸增,拓墾加速。 約經過一百年的發展,到了清嘉慶18年(1813)永靖地區已經充分開發。 日治台中廳時期,永靖地區大部分劃屬「武西堡關帝廳區」,同安、同仁、湳墘、四芳、竹子等村屬 「武西堡羅厝區」, 獨鰲、敦厚、崙美村則劃屬於「東螺 […]
永靖 獨鰲村 陳家古厝
永靖地區約經過一百年的發展,附近地區人口漸漸密集。到了清嘉慶十八年(1813),才由這附近廣東省 潮州籍的墾民建立一個街市,並請當時知縣楊桂森先生命名,因為他看到當時這地區,常常發生大規模爭鬥。 所以,就命名『永靖』,期勉本地區與附近居民能和平共處,永久安靖。 日治時期改稱永靖區,後又改稱關帝廳區,其行政區域分為:關帝廳(現在永靖)、湳港西、五汴頭、 湳港舊、陳厝厝、崙子、獨鰲、同安宅、竹子腳等堡 […]
花壇 埤底 李篤卿古厝
茄苳腳一名最早相傳於清代,當地舊福延宮南邊原有棵茄苳老樹,商賈徒步來往彰化、員林途中, 必於此茄苳樹下歇息,再繼續前進,因而稱之此地為「茄苳腳」。 (李協利公厝) 相傳大正年間,有位日本皇族親王來台巡視,所搭乘的火車停靠茄苳腳驛站時,站長頻呼站名「茄苳腳」, 不巧茄苳腳恰與日語發音「下等客」相同,親王非常憤怒,詰問站長之後,才知道此地名為茄苳腳,而非辱罵, 於是親王便下令將不雅的地名做更改。 當時 […]
員林 萬年庄 劉家古厝
萬年庄,首見於文獻記載是道光年間周璽《彰化縣志》,當時隸屬於彰化縣武東堡管轄。 日治時期,曾先後改隸彰化出張所、鹿港出張所、彰化支廳、員林辨務屬、員林支廳等。 明治四十二年( 1909 ),改隸臺中廳員林支廳湳雅區武東堡萬年庄; 大正九年( 1920 ),萬年庄改萬年大字,隸屬臺中州員林郡員林街管轄。 戰後,改員林街為員林鎮,並分設各里, 該里因屬原萬年庄的範圍,故沿用原庄名,稱之為萬年里。 主祀 […]
員林 崙雅里 張宅 (清河堂) (下)
員林鎮開發頗早,原屬燕霧下堡及大武郡堡,雍正八年已設庄,乾隆六年(1741)「重修台灣府志」 已有員林仔街及員林仔庄之記錄,道光十年纂修之「彰化縣志」中則記載為員林街; 張姓為員林第一大姓,其祖籍地絕對多數來自廣東饒平,共同始祖為張氏饒平肇基公張開盛, 派下可分坑邊、葵坑、馬崗、烏石四派。 目前張姓主要分佈於大饒、大明、溝皂、中央、崙雅、振興、林厝、惠來等里。 最多者為坑邊派,可分張盛德下傳第四世 […]
員林 崙雅里 張宅 (清河堂) (上)
員林的廣東饒平馬崗派張姓,分佈於崙雅里、振興里和湖水里。 廣東饒平馬崗派張姓,乃饒平肇基公張盛德在廣東大埔妻羅氏,生下始興、吒儕、開昌、開興四子。 其中有一子移居福建雲霄馬堂鄉,後裔移居三饒馬崗開基創業,衍傳馬崗派系。 該派奉祀念四郎為太始祖,張宗惠(名唐養)(1402-1456)為開基祖。 員林張姓馬崗派福佬客,有廷耀、弘裕、誌心、金寨公派。 崙雅里張氏來台祖廷耀(諡寬柔),為齒德公派十二世,於 […]
大村 中貢旗 賴家古厝
燕霧庄、燕霧大庄、大庄、大村 泛指大村、田洋、南勢、貢旗等四村所結合的聚落。 其形成村莊約在康熙末至雍正初葉之間。 乾隆初 年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之《彰化縣圖》中,在彰化城 與員林仔中間標有「燕霧庄」。 乾隆二十九 年(1764),余文儀《續 修臺灣府志》則記載: 「燕霧內庄(距縣十五里),係燕霧堡界 內。」 道光年間《彰化縣志》則標示為 「燕霧大庄」。明治四十二 年 (1909) 燕霧大庄 […]